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现代物流 > 电商 > 正文

百度换个姿势再战电商,这次能成吗?

发布时间: 2018-11-02 09:03:30   作者:甲方研究社   来源: 搜狐科技  

继2017年关闭所有电商项目之后,all in AI的百度又开始不务正业“下海”了。

据36氪消息,一个名为“百优品”的生鲜电商项目正在百度内部被秘密孵化。百优品团队已经开始向百度搜索销售体系的代理商群体进行推广。

百度做电商,有两板斧:独一无二的流量和庞大的代理商群体。百度夭折的电商项目曾试图挖掘流量的更多可能性,屡战屡败后,百度清晰地认识到,搜索流量的逻辑在电商世界里走不通。此外,百度也曾发挥其庞大的代理商体系的优势试图构建O2O闭环,但随着糯米和百度外卖在百度大变革中被丢弃,这一尝试没有取得实质性成功。但百度笃信,搜索销售体系的代理商资源尚未被充分盘活。

从2007年百度成立电商事业部起,百度已经在电商红海里游弋了十余年时间,屡败屡战,居然没有被磨平锐气,还将目标选择在生鲜这个苦逼无比的领域,勇气可嘉。当然,最主要的是百度还有折腾的资本。

百度克电商

百度做电商的历程,简直是一部血泪史。

百度为什么想做电商?

因为在全球任何市场上,电商都是搜索引擎最大的广告主,从战略上来说电商和搜索引擎,是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淘宝封杀了百度,淘宝的商品很难在百度里搜索获得——这当然是阿里为自己的广告收入建立围墙,但百度不是很以为意。在百度看来,作为中国流量排名第一的网站,如果不能获取网店的广告收入,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商城呢?反正淘宝的核心逻辑是“流量分配”,流量,我百度还会缺吗?

2008年10月,百度“有啊”上线,扬言“3年超越淘宝”。

3年过后,有啊并没有实现当初设定的宏伟目标。

2011年3月底,百度发布公告称“有啊”将于一个月后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随后2011年底,百度电商事业部被拆分为独立公司。2012年,“有啊”被包装成“爱乐活”重新上线,但被定位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有啊”从此被百度的其他电商项目所替代。2013年3月转型为电商导购网站;2014年年初,爱乐活更名为“乐货”转型为会员制电商。

半死不活搞了六七年电商,C2C、B2C尝试了一圈,并没有将百度的电商情结消磨殆尽,反倒让百度越挫越勇。

2015年,百度一口气上线了三个电商项目,智能硬件电商百度未来商店、百度MALL 与百度VIP。

借着当时火热智能硬件创业大潮,2015年3月百度未来商店正式开张,主要销售智能水杯、智能杯垫、体质分析仪以及海尔的空气魔方等。除此之外百度未来商店还为厂商提供各类硬件的评测、资金上的支持以及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硬件试用等。这个电商项目也是百度O2O的另一个尝试,百度未来商店还在北京开办了几家线下体验店。

而百度MALL的定位是只卖正品行货的品质电商平台,目标顾客25~40岁的小资白领及中产家庭,平台涵盖国内外知名品牌,精选服装服饰、鞋靴箱包、美妆珠宝、数码家电等。

事实上,百度VIP不是单纯的电商项目,而是百度会员权益平台,百度打通了百度VIP与百度账号的会员体系,用户使用百度账号可以直接登录百度VIP。通过百度VIP网站到各大购物网站购物并支付成功后,根据商家佣金比例,用户能够获得购物返现,现金可提取到百度钱包或个人银行卡。百度还是依靠自家流量的优势试图在庞大的电商市场中分一杯羹。

百度这三次电商尝试更短命。

2016年6月15日,百度正式关闭了旗下电商平台百度未来商店,距离上线只有一年时间。百度MALL默默运营两年后,然后又默默的下线。而百度VIP于2017年5月5日宣布正式终止运营,从上线到关停并未引起行业多大注意。

10年时间过去,百度在电商领域毫无建树,如今能和电商稍微挂上钩的可能小度商城。这个商城里的sku不超过五个,基本上是为了推广自家的赔钱赚吆喝的智能音箱。

屡战屡败为何?

百度为何屡次尝试电商均以失败告终?

有人说百度靠流量起家,缺少电商基因,有人说百度理科生思维过于严重,注定做不好服务偏重的电商,这些说法都正确,但不够核心。百度在电商上的惨败,主要是没有处理好以下三个:

第一、把流量当成万金油

一位百度“有啊”离职人士曾对外透露:百度对‘有啊’的投入也不大,主要是人力投入。据坊间传闻,一个月的推广费也就不过数千元,连个中等规模的淘宝店铺都不如。不仅如此,有啊C2C业务队伍人数也只有100来人,而当时阿里巴巴C2C业务群的员工规模在千人以上了。

这样的配置就想三年打败淘宝?百度的蜜汁自信是有原因的。在百度看来,自己就是最好的网络营销平台,它不用给钱,流量这个金不换的资源,就是最大的支持。

同样的例子还有奇艺网。2010年初,百度引入普罗维登斯资本的5000万美元组建视频网站奇艺网,后更名为爱奇艺网。除了带来巨额流量外,百度在运营层面上并没有对爱奇艺进行过多的干预,当然,除了流量,也没给其他资源。

2012年4月,日本乐天方面提前公开宣布,将在当年5月份关闭在中国与百度合资建立的乐酷天电子商务平台,乐天表示关闭原因是“经营不善”。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并未对乐酷天有一分钱现金投入,投入的更多是资源和流量支持。

但是百度的流量真的不是万金油。

爱乐活CEO蔡虎在2012年的时候说,百度给爱乐活贡献的流量仅占10%左右,爱乐活最大的流量来自于腾讯。

话说到这份上,其实百度的流量为王思维已经在电商领域完败。

二、过于看重技术

百度从只有5名正职技术人员的小公司,成长为员工人数超过50000的网络大鳄,技术是关键性基石。

而电商的世界,却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百度早年玩电商的逻辑:简单的技术好办,建个站就行了。但恰恰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技术并不是关键,服务才是。“给个好评哦,亲!”这样的说话方式,硬邦邦的百度多少有点不适应。

三、支付体系羸弱

阿里系做支付宝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买卖互信问题,但支付宝同时也让平台得以控制零售上一个重要环节的体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说到最后,还是现金流与物流。既然平台很难去控制物流,那么,现金流再不能控制,光靠信息流很难做好电商。

BAT角逐互联网金融,百度拿出了它的武器百度钱包乏善可陈。事实上,腾讯一开始也缺少进攻的武器,但依托微信社交场景,红包成了现象级产品,至少在绑定银行卡这个问题上,腾讯已无后顾之忧。

在百度平台上,用户既没有购买东西的必要,也没有社交随喜的欲求,支付体系推广不出去,做电商很受伤。

电商还有机会,百度能抓住吗?

人们纷纷认为电商已经是京东阿里等巨头之间的游戏时,半路杀出一个拼多多,成长速度,3年时间诸多数据直逼京东。拼多多的成功,让徘徊在电商行业门外的参与者蠢蠢欲动。

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新晋巨头今日头条。

最近今日头头条上线独立电商APP“值点”,将资讯和电商购物放在一起,分为“值得看”和“值得买”两大板块的这个独立APP看起来更像是精简版的今日头条,并没有太大的惊喜。凭借已有产品的巨大流量优势,将核心用户导入客群定位相似的电商平台,这个过程顺水推舟,也被公众认为是凭借内容玩法的另一个“拼多多”。

而百度再战电商,理由也足够充足。

除了配合AI产品的销售,百度搜索公司承担了不少任务——譬如重金砸入内容生态做百家号和好看视频、做小程序为手机百度增加服务生态、做熊掌号统一百度账号体系等等。这些举措,都是在为百度补全相对于阿里和腾讯有所缺失的产品矩阵。而在巨头们的生态中,汇集用户消费数据的O2O产品,在百度将百度外卖出售给饿了么且百度糯米后续乏力的情况下,一直存在缺失。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百度做电商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百度通过发力AI站稳了脚跟,也有足够家底继续试错。电商永远有机会,百度这一次还能抓住吗?

·END·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