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中采与汇丰制造业PMI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1-04 14:21:47 作者:石磊 来源:方正证券 来源:
本站原创
新年伊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12月制造业PMI,与11月持平为50.6%;同时,Markit也公布了1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由11月的50.5%大幅回升至51.5%,且较预览值提升了0.6个百分点。这两个数据的分歧如何看待、如何取舍?我国经济状况目前到底如何?值得细细探究。
首先,我们来看中采与汇丰的制造业PMI各传达了什么样的经济信号。12月中采制造业PMI与11月持平,反映产出、需求、出口以及就业等主要分项指数环比变化不大,显示当前经济未进一步强劲回升。其中生产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未能延续连续四个月的上升势头,出现小幅回落;各分项数据中,出现显著变化的是购进价格指数,较11月回升3.2个百分点至53.3%,预示PPI环比上升力度可能有明显增强,工业企业毛利率有可能在提升。
12月汇丰制造业PMI较11月回升1个百分点,且较预览值回升了0.6个百分点。汇丰PMI环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新订单指数出现大幅改善,由11月的50.8%涨至52.9%,但新出口订单却由11月的52.1%骤降至49.2%,一方面表明11月新出口订单大幅上升可能只是单月的异动,出口形势并未出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新订单的大幅回升主要是由内需推动。另外,出厂价格指数亦出现明显回升(购进价格指数却略有回落),由11月的49.9%升至51.7%,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利润的进一步改善。
由此可见,12月中采与汇丰的制造业PMI数据最大分歧在于内需是否存在显著回暖,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内需小幅改善。由于缺乏直接衡量内需的经济数据,对于12月经济内需状况的判断,我们需要借助于主要周期性行业数据来做判断:12月煤炭库存(秦皇岛库存)有所下降,尤其是下旬回落幅度有所加大,但这具有一定季节性,并且12月煤炭价格(大同优混平仓价)亦有所回落;另外,12月铁矿石与钢材价格(西本新干线相应价格指数)仅小幅回升。从这些行业数据来看,12月内需可能的确有所回暖,但依然还看不出回升动力强劲的迹象。
另外,12月中采与汇丰制造业PMI也反映出了一些共同的经济信号:1.出口压力依然存在;2.企业产成品库存去化力度减弱,库存对生产的压制有明显改善;3.工业品价格有明显上涨,或预示PPI回升力度加大;4.就业压力虽较前期有所减缓,但前景依然不太明朗。
对当前经济状况有了大致判断后,我们再来比较中采与汇丰制造业PMI的差异,以及反映经济状况的好坏。首先在算法上,两者完全一样,均是采用扩散指数算法,且赋予各分项的权重也完全一致;其次在样本上,据我们从中采的相关说明文件了解到,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制造业分为30个大类,根据各行业大类增加值的比例来分配样本数量,总样本量目前大约有700多家,且大中型企业占据绝大多数,相对来说,汇丰的抽样透明度更低些,据我们了解到其样本中的大中型企业占比可能要明显小于中采的样本,因此鉴于两者背后样本的差异,有时数据出现分歧也在所难免;另外,两者在分项数据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中采设有进口指数,汇丰设有出厂价格指数,均为对方所未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采与汇丰双方各分项指数反映各经济领域的效果差异。我们主要从工业生产、对外贸易以及产品价格等方面来分别分析。
在工业生产方面,由于制造业是工业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会经常使用制造业PMI的生产指数来衡量工业增加值状况。中采与汇丰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均有较好相关性(汇丰的相关性更好些,但均不宜直接用于数据预测),且在经济大拐点时均具有领先性,但这种领先性已越来越不明显。另外,我们经常会用新订单减去产成品库存来衡量生产动力,我们发现无论是中采还是汇丰,其与生产指数并不存在明显领先性,而是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不过中采制造业PMI的这种相关性要更好些。
在对外贸易方面,衡量出口状况主要使用新出口订单指数,由于出口同比波动较大,我们使用4个月移动均值来验证,发现汇丰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数据能相对更好的反映出口变化,且具有明显领先性,尤其在出口拐点时期,移动均值约领先两个季度左右。衡量进口状况,由于汇丰制造业PMI没有进口指数,因此我们只能考查中采的进口指数,结果发现,在拐点时期亦具有一定领先性,但对进口增速变化的衡量要弱于新出口订单对出口变化的衡量效果。
在产品价格方面,汇丰制造业PMI设有购进价格与产出价格指数,中采只设有购进价格指数。但我们发现,中采的购进价格指数、汇丰产出价格指数均与PPI环比存在非常好的正相关性(其中中采的相关性更强,可直接用于PPI的预测,根据中采购进价格指数,预计12月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1.8%),这也说明中采的购进价格指数实际上作为出厂价格使用会更好。另外,汇丰购进价格指数与PPIRM的相关性相对弱很多,不宜直接用于数据预测。
最后,在就业以及产成品库存方面,从历史数据看,中采与汇丰相关分项指数的波动幅度均不大,且在这两个经济领域尚未存在较好的其他衡量数据。就业方面,中采与汇丰的从业人员指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从两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就业可能较前期有所改善,但改善进程缓慢且有反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产成品库存方面,中采与汇丰的产成品库存数据亦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且中采相对于汇丰产成品库存指数甚至还存在1个月的领先性,不过鉴于其波幅一直较小,未呈现出明显周期特征,研究库存周期时,建议还是使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数据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