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信息 > 汽车行业动态 > 正文

车企唇枪舌战与对簿公堂:全产业链矛盾激化

发布时间: 2020-06-26 11:38:06   作者:经济观察报 记者 童锋亮   来源: 本站原创  

都说商场如战场。而在汽车行业,竞争对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大体维持着友商的相互尊重和合作伙伴的相互支持,如果说有矛盾和竞争,往往也是君子过招,不伤和气。但今年上半年出现的一些事件,却像是引爆了火药桶一般,友商撕破了脸皮公开互怼,合作伙伴也割袍断义甚至对簿公堂。

在这些事件中,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的当属比亚迪与宁德时代这两大电池巨头的隔空对垒,两家企业围绕电池针刺实验先后几番唇枪舌战。比亚迪为自己的刀片电池摇旗呐喊,并称不惧针刺实验。而宁德时代则认为比亚迪言过其实,称刀片电池是自己三年前就玩剩下的产品,而针刺实验实属滥用实验不具行业参考价值。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激烈争吵,揭开了长久以来隐藏在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重重矛盾。目前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和装机量分居国内第一二名,且双方各自有着数量众多的拥趸。但在几年前,比亚迪才是行业龙头,但宁德时代后来居上,因此这两者之间一直在暗中较劲。

但业内更愿意相信的是,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争吵实际上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这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又一次交锋。而不管是什么技术的电池,因近年电动车起火、自燃事故频发,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如果公开谈论某种电池不安全,无疑等同于给生产这种电池的企业戴上一顶“不安全”的帽子。所以,某种程度上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也是为了各自的名誉而战。但双方的几番较量最后没有结果,只是让吃瓜群众看了一出好戏。

友商之间的争吵倒容易理解,但如果是此前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突然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则会让人感到震惊。发生在博郡汽车身上的事就颇具代表性,这家新造车企业先是被供应商北斗星通公开爆料欠款617万元不还、其工厂已处于停工状态,后又被合作方一汽夏利发出警告,要求博郡在10月底之前支付近20亿元资金,否则将解除合作协议。此外,博郡汽车还发生了拖欠员工薪水引发员工维权抗议的事件。

博郡汽车的“四面楚歌”,是新造车品牌普遍遇到资金、生产、交付等一系列困难的一个缩影。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近日已发布公开信称将改变商业模式,放弃造车。除了博郡汽车,今年上半年还有绿驰汽车、拜腾汽车、前途汽车等新造企业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汽车行业融资环境变差、工厂生产推迟,这使得急需推出新品来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造车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实际上,新造车企业的困难几乎从诞生起就一直存在,融资、资质、工厂、销售等,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而目前走到新造车行业前列的几个品牌,如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其背后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撑,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品牌影响力,没有一个是坐等风口发展到今天的。业内也早有过预测,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新造车企业最终可能不会超过三家。

如果说资金问题尚可以设法克服,那么信誉的坍塌则往往难以挽回,会直接将企业推进深渊。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事件目前已在“神州系”内部发生连锁反应,神州租车、宝沃汽车等公司一并受到牵连,目前生死难料。而另一家新造车企业赛麟汽车则以更为戏剧性的方式突陷困境。该公司前法务乔宇东实名举报该公司董事长王晓麟,称后者以虚假技术出资骗取巨额国资,这不仅让赛麟汽车即将到来的30亿元融资打了水漂,还引发如皋市当地针对此事展开调查,赛麟汽车的信誉也瞬间降到了冰点,陷入全面停摆状态。

在车市大洗牌的背景下,与新造车企业同病相怜的还有为数不少的传统车企,如长丰猎豹、力帆汽车、海马汽车、大乘汽车、东风雷诺等边缘企业,销量下滑严重。为了活下去,他们当中有卖房卖地的,有卖股权的,还有直接退出市场的。这些已经风雨飘摇的车企,留给经销商、供应商、员工的是一个待收拾的烂摊子,引发经销商、供应商不得不走上维权的道路。

从目前行业发展态势看,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压力要比传统燃油车更为严峻。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为795.7万辆,同比下降22.6%,而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8.9万辆,同比下滑38.7%。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与补贴退坡有直接关联。

而有一些车企,则为了补贴将客户告上了法庭。6月16日,*ST安凯与亚星客车分别发公告称,由于客户未按合同约定完成2万公里行驶里程,导致销售给客户的车辆未满足补贴申报要求而无法取得国家补贴,因此要求客户赔偿。其中安凯客车向客户索赔9200万元,亚星客车向客户索赔4500万元。

此事也引发行业思考:因新能源车运营里程未达标而失补贴,究竟是车企的责任,还是运营商客户的责任?抑或是政策本身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事实上,政策设定2万公里运营里程标准的初衷是为了防止“骗补”发生,却变成了车企与客户开撕的理由。

今年汽车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惊人”或“雷人”的事件,在过往是极其少见的。这背后折射的是行业处于收缩状态时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但无论是竞争对手之间,还是车企与供应商、经销商、运营商乃至自己的员工之间,在针锋相对解决问题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共克时艰是当下全社会和全行业都在奋力的大主题。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