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百万吨7成违规运输!利益链下危废品非法处置治不了?
发布时间: 2016-06-20 10:56: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近日,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记者得到这样一则消息:
在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一处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有群众举报称一处空地上发生疑似危废物倾倒案件。被举报车辆满载沾染了油墨(漆)的废抹布、原包装材料等危险废物,货车四周还有大量已被倾倒的上述危险废物。
经昆山环保局、公安局、检察院、城管及安环所五家相关部门初步调查核实,货车上共有一女两男三名当事人,均为山东籍。而执法人员从车辆上发现的过磅单显示,这辆货车总重3.264吨,皮重1.466吨,净重1.798吨。
据当事人王某交代,该批危废物的来源为上海某环保公司。目前嫌疑人均已被昆山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一辆满载危废品的物流货车,大摇大摆从上海一路行至昆山,还堂而皇之地将危废品倾倒至水源保护地,不禁让人眼镜跌。而该案并非偶发事件……
据悉,危废品合法处置的过程中包含产废企业、运输企业及处理企业三方,而在非法倾倒现象当中,大多是由非法运输一方自行处理工厂产生的危废品,所以运输环节也就成为了治理非法倾倒的关键一环。而在现实当中危废品不规范运输并非法倾倒的现象比比皆是,昆山更是成为了危废非法倾倒的重灾区。
百强县之首,沦为危废非法处置重灾区
危废非法处置的现象在全国各个地区都存在,但为什么只有昆山成了这一现象的重灾区?
尽管昆山虽只是江苏省苏州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市,但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闻名中外,更是我国首个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的县级城市,曾连续六年位居“中国百强县”第一位,而在2015年昆山更是有7个镇入围“中国百强镇”榜单。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资质背后是昆山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昆山逐步形成了集纺织、轻工、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多品类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在2015年竟高达9000亿元。
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昆山带来了高水平的经济收入,也带来了每年百万吨的危化品废弃物。而据知情人介绍,这百万吨之中能够得到合法运输处理的不足六成,更有严格估计不超过三成。数量如此之多让人感到震惊。
处置费用差千元!非法运输链条肆意延展
据了解,一吨危废品的合法处理成本在2000到5000元之间,也有上万元的标价出现,而非法途径处理的成本则低的离谱。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年可产生上万吨的危废品,规模较小的则可能只有几吨。但危废无论产生多少,处理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合法与非法途径之间的差额,这笔账不用记者算,也可以看出。
产废企业为求高利润,非法运输企业为追求小利益,才使得危废不合法运输的利益链条得以不断发展,到如今跨省非法倾倒情况愈演愈烈。
而根据法律规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就属于严重污染环境犯罪。我们不禁要问,即使利益驱使的力量在强大,这些非法运输人员又是怎么做到藐视法律法规,铤而走险的呢?
运输环节难把控,规章成了一纸空文
现代物流报记者了解到,要申请危废品收集、储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并非易事:
首先,申请单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环境工程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验,且符合标准的人员需达到3名以上;
其次,申请单位需具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再次,申请单位需具备符合国家或地方环保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与设备、处置技术与工艺以及保证运营安全的规章制度、应急措施等;
最后,当以填埋方式处置危废品时,申请单位应依法取得该场所的土地使用权。
而针对申领危废品收集经营许可证,同样有着相关条件:
首先,申请单位需具备防雨、防渗功能的运输工具;
其次,申请单位需具备符合国家或地方环保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 、设备;
最后,申请单位需有保证危废品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这一长串的条件十分详尽,且需经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双重认可才能挂牌营业,且后期监管过程中还会加入公安和安监部门等政府角色。然而,准入资质和审查标准的门槛看似很高,实则不然。
知情人告诉记者,目前相关部门在核发证件时并非十分严苛,后期检查过程依然“走马观花”,导致一些非法从业者更加明目张胆、知法犯法。他表示,即使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危废货物运输车辆在企业挂靠,但依然有一些企业钻了监察的漏洞允许车辆挂靠,有一些企业所使用的运输车辆只具备危险品运输资质,并不具备危废品运输资质,更有甚者两种运输资质均不具备。
运力百万吨仅用一成!正规军找谁说理
违法者知法犯法,监管者不予制裁,在这种形势之下的“正规军”则是叫苦不迭。
一位在昆山专门从事危废品运输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成立多年,拥有一支规范的危废品运输车队,年运力可达百万吨,而实际得到运用的只有几十万吨,由此可见非法运输已经对正规运输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宗旨是做利国利民利交通利环保的好事,而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苦苦坚持。”记者从他的言谈中读出惋惜、失望却依然不忍放弃的复杂情感。而他也是众多“正规军”中的一员,要让这些正规资源充分得到利用,让正规运输企业不再感到“心寒”,还需多部门尽快联动起来,加紧治理、完善审批与审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性质多样难辨别,危废成隐藏“杀手”
不仅是监管的漏洞使危废非法运输和倾倒现象无法杜绝,一些危废品本身的性质也使得他们能够完美的“隐身”于环境之中。
此外,非法运输人员常常选择人烟稀少或是偏远的乡村进行倾倒,之后做简单填埋或干脆倾倒之后直接离开,不管不顾。
2014年,浙江省临安市发生一起电镀污泥非法倾倒案件,涉案危废数量超过30吨
而危废品不仅仅有着我们所熟悉的医疗废弃物、废旧电池等易于辨别的外形,有些危废品需要经过简单填埋便可隐于荒野之中,有些危废品有着跟土壤相近的质地,哪怕是倾倒在农户的周围,大家也很难辨认出来,较为偏远地区的人们由于缺乏对危废品的认知,即使是有型的也不会辨认出来。普通人很难辨别也就无从怀疑或举报,这也变相为违法者提供了便利。
危废品常常具有一定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甚至感染性,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而这些非法倾倒的危废品一旦突发火灾、毒性泄露等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遏制源头!危废非法处置并非不治之症
危险品运输安全事故反复发生,社会反复呼吁、反复强调……然而这丝毫没能阻碍违法者利益熏心、铤而走险的脚步,情况反而愈演愈烈。
近年来,有关危险品物流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侦破危废品非法倾倒案件,然而,各类事故与案件仍在频频发生,仍然有人逍遥法外。
而这些案件和事故原本可以避免,只要监管部门多一份耐心,不把规章当成一只公文,精心拟定下发后作罢;只要当事人多一份责任,不把各类规章只当做一只公文,草草张贴在工厂车间便作罢。监察与责任义务的履行不能只流于形式,法律与公民赋予相关部门的权力不能被滥用但也不能不用。
涉及范围广、企业多,要彻底督查、根治危废非法处理是及其浩大的工程,而治理关键在于源头的管控,将危废品非法运输、处置扼杀在出厂环节;而对于危险品运输车辆非法挂靠,则仍需相关部门严把审核。
综上,工程虽好大,但只要交管、环保等部门下定决心联手,危废非法处理现象一定可以得到改善,并终有一天能得到根治。2015年,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后,我们开始重视危险品仓储的规范化,不要等某年某月发生了危废品处置事故,再来关注危废非法运输与倾倒了吧。
|
- 上一篇:2438个收费站被撤,减免1700亿元通行费
- 上一篇:新国标将带给物流车市三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