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012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分析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是与中国货运业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遗憾的是很多的货运企业对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这个指标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很多物流专家,虽然对这一指标司空见惯,也经常在文章中引用,但对社会物流总额的内涵也不是很清晰的。
根据国家标准中关于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定义,社会物流的物品总额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简称社会物流总额。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进入需求领域的农产品物流总额、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外省市调入物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
社会物流的物品指的是报告期内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全部物品,是社会物流产业活动的对象。为避免重复计算,社会物流的物品按初次来源计算,即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
从国内社会物流物品的初次来源看,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的农林牧渔业产品,简称农产品;②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的工业产品,简称工业品;③外部流入货物,即通过我国海关进口的物品总量,区域和行业统计中,除了通过海关进口的物品总量,还包括从本区域外或本行业外流入的物品总量;④再生资源商品,简称再生资源;⑤单位与居民物品,包括铁路、航空运输中的行李、邮递业务中包裹、信函、社会各界的各种捐赠物、单位与居民由于搬家迁居需要装卸搬运与运输等物流服务的物品。
根据社会物流总额定义来看,他与GDP指标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来计量与统计不同,社会物流总额是对全社会在年度内所有需要运输的物品价值进行计量与统计,包括了大量的中间产品,因此社会物流总额远远大于GDP,反映了社会物流系统中所有需要运输的产品价值。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一直高于国民经济增长,201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达到160万亿,反映了中国物流系统中各环节货物运输价值的增长也远远大于国民经济增长。如图5所示。这说明,一方面中国社会分工与商贸流通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物流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物品在社会系统中倒来倒去,社会物流效率低下,无效的运输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