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物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应对挑战 开拓进取 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发布时间: 2009-03-16 10:21:30   作者:my   来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08年我国物流业运行特点

2009年走势统计分析

2008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物流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出现了需求减缓、增速回落、效率下滑、价格低迷等调整态势,物流业稳定运行的压力和矛盾加大。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物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促进生产产业发展。需要在“扩内需、保就业、调结构”的总体政策中给予关注,以促进物流业的稳定发展和。2008年,虽然经历了雪灾、地震、国际金融危机三重考验,我国物流业应对挑战,开拓进取,克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2008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特点

(一)物流业经受严峻考验,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物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出现了发展速度趋缓、物流效率下滑、发展差距加大、服务价格回落的调整态势。

2008年,我国物流需求规模继续有所扩大,社会物流总额为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物流业增加值实现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占GDP6.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5%。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

物流企业加快自身能力建设,与制造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主动出击,根据制造企业的需要,发展网络化经营、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汇总数据显示,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2007年前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4178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国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的13.3%。在前50名企业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继续排名首位;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等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前4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十亿元。排名第50名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4亿元,比上年的6.2亿元提高19%

(三)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

根据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结果,2007年被调查工业、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0.1%。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突出表现在生产制造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原有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和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许多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

(四)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2008年,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7508亿元,同比增长22.6%。从构成情况看,交通运输业投资为13122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全部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5%;仓储邮政业投资1122亿元,同比增长41.8%;贸易业和配送、加工、包装业投资分别增长29.5%29.6%

随着投资的稳步增长,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8年,我国新增公路里程10万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6433公里,达到6.0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15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9个,新增吞吐能力2.8亿吨;内河港口新增泊位28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1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943公里。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世界级桥梁建成通车;新增湛江港、唐山港、连云港港3个亿吨大港,我国大陆亿吨大港增加到17个。北京首都、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武汉天河、太原武宿机场的扩建工程和北京空域及终端改造一期工程、北京至厦门航路改造工程7个计划竣工项目全部投产。2008年新增8个民用运输机场,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增机场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截至2008年年底,民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60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京沪高速铁路到2008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合肥-南京、合肥-武汉、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投产。上海-南京、北京-石家庄等客运专线和兰州-重庆等跨区域通道项目也先后开工。在未来3-4年内,随着铁路客运网规模的进一步完善,客货分线将逐步实现,运输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释放。

二、物流业发展增速回落明显,金融危机影响不容小视

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发生汶川特大地震;二季度煤电油气运空前紧张;8月北京奥运交通限行和环境整治;原油、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和燃油税出台;特别是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我国经济和物流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2008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虽然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物流业发展增速明显回落

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4.4个、4.5个和6.7个百分点。

从社会物流总的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7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比2007年回落7.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7.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比2007年回落6.6个百分点。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8.8%8.7%(见表1)

1  2008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增长变动情况

单位:%

同比增长

%

在物流总额中

所占比重%

农产品物流总额

17.6

2.1

工业品物流总额

20.8

88.8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8.2

8.7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

3.8

0.3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

14.0

0.1

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运输费用28669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比2007年回落6.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6%,比2007年下降1.8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增幅回落以及占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的下降,反映出物流需求有所减少。

保管费用为18928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比2007年回落0.7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4.7%,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为6945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比2007年回落5.6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7%。(见图1

1  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

  

物流实物量增速回落,直接表现为物流市场需求趋缓。2008全社会货运总量完成245亿吨,货运周转量10.3万亿吨公里,分别比2007年增长9.3%3.5%,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4个和8.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7%,增幅回落4.7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4.5%,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5%,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民航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9%,增幅回落2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58.7亿吨,同比增长11.5%,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同比增长7%,增幅回落5.6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8亿标准箱,同比增长12.2%,增幅回落9.3个百分点。

2、物流市场价格涨幅趋缓,波动明显

2008年以来,国内物流业受到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价格上涨影响,物流市场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收费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升幅明显小于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其中,铁路运输由于品种结构影响,综合运价平均上涨4.5%左右,公路运价综合指数平均上升1%左右,中国沿海水运价格平均上升3.5%左右。进入三季度以来,物流市场价格普遍呈回落走势。公路货运市场综合价格指数在10月达到75.7的高点后,11月单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国际干散货航运指数波动剧烈,上半年一路飘红,520冲高11793点,在经历了67月的动荡后,8月下旬开始先后跌破3000点和2000点,1028跌穿千点大关,125报收663点,较上半年的最高点跌幅达94%,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

3、物流总体效益增势趋缓

由于物流需求减缓和经营成本上升,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加的趋势有所减缓。从物流业增加值情况看,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完成2万亿元,占GDP6.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5%2007年均回落了0.1个百分点。反映出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有所下降。由于物流成本提高较大,而物流行业分散,竞争激烈,难以通过提价把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客户,不得不挤占行业自身利益,导致物流总体效益增势趋缓。

4、物流企业面临困难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受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影响,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与此同时,公路运价、海运价格则处于前高后低的振荡走势,企业提价空间有限。据部分重点物流企业调查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幅高出业务收入2.3个百分点,同期利润率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超过四成的企业实现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陷入困境,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大型物流企业利润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现严重亏损。一些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开发创新型、增值型业务,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受经济环境影响,物流企业普遍遇到了客户压低物流服务价格,市场萎缩、业务减少、成本升高、利润下降和资金短缺问题,回款不畅和拖欠账款现象屡有发生,物流企业经营压力和困难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5、外资企业竞争加剧,对我国物流行业和国内物流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跨国公司快速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过程。目前,国外比较著名的物流商,基本都已进入到国内物流市场。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全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快网络布局,抢占核心城市和高端市场,而本土企业多处在利润较低的产业链下游,或物流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对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外资在国际快递、航运物流,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制造企业、餐饮企业带来的物流业务中,已经占据了短期内难以打破的垄断地位。日前,个别外资快递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依靠其雄厚实力,采取逆市大幅降价,低价、亏本销售的方式竞争,造成国内快递企业经营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三、200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情势的深化与国内经济自身调整需求的叠加,使得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流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经营环境看,2009年有可能是我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物流业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物流业在思想观念、人才储备、基础设施,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发展的活力大大增强。因此,我们既要冷静观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物流业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做到科学应对,又要切实看到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立足于保持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物流基础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已确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扩大消费稳定外贸增长的七大措施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七大措施。今年2月底,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大好契机和巨大空间。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物流业,其振兴不仅会推动物流业自身的提升,也会大大推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12月份以来,采购经理人指数、发电量、钢价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暖迹象,据此,有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措施的短期刺激效应可能已经显现。2009年一、二季度GDP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回落,但幅度有限。从国内外环境变化看,全年经济增长可望实现保八目标,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将达到100万元左右,增长13%,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10%和9%,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