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PMI指数 > PMI分析 > 正文

制造业PMI双双回调 经济增长由回升转向平稳

发布时间: 2013-03-01 16:09:46   作者:新华网   来源: 本站原创  

新华网上海3月1日电(记者桑彤、华晔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1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调。汇丰银行同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50.4,低于上月的52.3。两项数据双双回调,虽为季节性因素使然,但不可忽略的趋势是,经济增长开始由回升转向平稳。

季节因素扰动2月PMI走势

春节效应一直对2月制造业PMI有较大影响。今年春节分布的情况与2005、2008和2010年相似,2月PMI出现回落也属正常现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介绍,从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情况来看,春节期间及春节之后行情清淡,节后工厂未完全复工,货量大幅萎缩。

“尽管制造业PMI下降主要是受春节因素扰动,但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调说明我国经济还处于企稳区间,不能说进入回升通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对记者表示,“虽然PMI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此前过于乐观的经济企稳回升预期可能将落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2月份PMI指数延续1月份态势,继续小幅下降,预示经济增长将由回升转向平稳。

分企业规模看,中小型企业依然经营困难。成本压力较大,新接订单不足制约了小企业的复苏。中、小型企业PMI今年前两个月不升反降,分别较上月下降0.9和0.2个百分点至48.8%和46.0%,位于临界点以下;而大型企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地区分化同样加剧。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PMI分别为51.9%、50.4%和51.4%,均位于临界点以上;东部地区PMI为49.1%,位于临界点以下。

需求疲软预示经济进入平稳期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来看,主要分项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双双下降,显示需求疲软。

新订单指数自去年10月份以来出现恢复性回升,至今连续五个月位于50%以上,1月份达到51.6%的阶段性高点后,2月出现明显下降,说明1月回升主要受春节效应提前释放带动。

从外部需求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三个月连续下降,今年1月、2月均在50%以下,2月再度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3%,显示出口不确定性增加。

张立群表示,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降,表明订单水平继续下降。尽管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但购进价格指数开始回落,预示乐观的市场预期将发生改变。

不过,分项指数中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指标明显下降,反映出当前企业库存正在加快出清,新的生产周期即将启动。

此外,2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4.6%,比1月大幅上升8.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三个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

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排除春节对经济数据的扭曲,我们认为在行业再库存化和国内需求的推动下,年初中国经济增长仍处于复苏轨道。不过,外部需求疲软将继续拖累中国经济复苏。”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经理何舜华认为,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转变等推动中国的出口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企业应抓住转变机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全球贸易中争取更高的份额。

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我国在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上面临新的挑战。

有专家认为,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继续构成增长下行风险,而未来可能出现的强劲投资活动构成上行风险。因此,不得不警惕上游产品价格强力反弹带来的通胀压力。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以来,购进价格指数出现明显回升,其中今年1月份达到57.2%,为2011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值,2月份虽然有所回落,但仍达到55%以上。

“购进价格指数连续高位运行,形成一定的通胀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但通胀一般都有一定的积累期,预计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通胀才可能抬头。”蔡进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在需求波动以外,通胀有可能受到供给面的冲击。比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农业生产灾害、非市场因素导致的工资上涨等。但是,当前这些因素并没有带来显著的通胀压力,尚不足以在短期内引起货币政策从紧。

“未来是否还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取决于外汇占款的走势。”彭文生说。

为了稳定市场利率,尽管大量的逆回购到期,央行上周恢复了正回购操作,回笼市场上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证明了目前宽松的货币环境及资本流入压力。

鲁政委认为,整个2013年的降息窗口已彻底关闭,公开市场将采取正、逆回购均衡操作以维持中性流动性水平。政策调整的重点将是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更多详细PMI分析,敬请点击PMI分析栏目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