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戴定一:智慧物流的逻辑框架

发布时间: 2016-08-02 08:38:30   作者:联合会微信   来源: 本站原创  

为什么要讲逻辑框架?“智慧”是个时髦的词,它所引起的相关事情特别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例如大数据、云计算、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这些都比较偏向于技术,那么到底该怎么用,解决什么问题呢?在整个相互关系中,各自的作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我给大家做一个梳理。无论是理解智慧物流、智慧城市,还是智慧的其他方面,可能都有相似之处。

什么是智慧物流?和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有什么区别?智慧物流的逻辑框架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智慧”这两个字有什么用?这些都要从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来说明,就是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不从所解决得问题来说技术的价值和特点,就无法说清楚智慧二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需求和机遇 

1、时代背景和主要矛盾
 
第一: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全球产能过剩,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走到了今天,基本上所有的产能都会过剩,这是一个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需求掌控着主要的话语权。
 
第二:需求不满足低成本、标准大批量的产品,越来越转向于差异化、多元化、快变化的需求,一个产品可能半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升级,创新的节奏加快。
 
第三:传统的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和当前需求的差异化、多元化、快变化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我们可概括为“大规模定制”。生产仍然要讲究标准、规模、低成本,但是需求必须是定制化,所以这两者就出现了不匹配问题。这个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第四:矛盾的焦点实际上是要求对于效率与活力之间做出调整,实现新的均衡。这是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追求规模化、标准化、低成本,是效率型价值观;现在需要快变化、差异化、定制化,表现为创新的活力。一般来说追求效率要牺牲活力,追求活力又要牺牲效率,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要做一个新的调整,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调整。
 
第五:调整在形式上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组织的弹性;二是业务流程的柔性和创新;三是技术的智慧化,包括装备的智能及人机融合等。智慧物流实际上要解决这三个层面的调整。脱离了这些目标谈技术的智慧就失去了依据,也难以形成共识了。所以拿这些问题来检验智慧二字,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的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应用。

2、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互联网生逢其时!必须围绕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来讨论。
 
第一:互联网划时代的意义在我看来,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使用链接来形成一种协作体。过去是靠资本纽带,靠权力去组织社会资源,而今天是双赢的互利互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模式,是更高一级的商业形态,是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分工协作体系。
 
第二:用互联网来改造物流会容易提升它的网络与流程的柔性、弹性和快速变化,互联网用这种组织方式去改变原有组织方式的死板和单纯的规模/效率模式。当然也会冲击企业一直追求“做大做强”“百年老店”的道路和价值观。
 
第三:互联网的跨界链接给物流带来新的服务空间,传统物流的盈利靠操作层收费:搬运、装卸、仓储、运输等等,技术在这些层面仅仅是替代人的四肢。但是今天除了这些体力活之外,会有一些跨界的链接,把物流跟金融、保险、租赁连接起来,还可以跟商贸、制造业、农业链接起来,这种链接增添了很多增值空间,这就不是简单的替代四肢了。
 
第四:传统企业依靠资本整合、管理考核、提高竞争力等方法,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零和博弈的形式;互联互通的组织方式并不靠对资源的占有,而是靠互利的共享,组织之间的协作共赢替代了零和博弈。协作更多依赖于契约、接口标准和合理的利益分配,这些对于传统的观念、制度、标准和监管等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组织的弹性和柔性



1、平台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新方式
 
怎样来增加组织的弹性?一个企业通常是按照权力和资本纽带形成一种资源整合,这种方式缺乏弹性。现在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平台,平台成为整合物流资源的一种新方式。
 
第一:物流平台近几年发展很快,无论是官方投资还是民营资本,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相比较而言民营的平台更具有活力,更能够体现商业文明的力量和规律,所以其成功的经验更值得总结。
 
第二:加盟制网络的快速扩张。平台有两类,一类是搭建一个平台开放给全社会,另一类是企业内部平台化。过去的企业靠考核,靠管理,现在一部分企业开始搭建平台,让员工在平台上创业,与企业是契约关系,是双赢的合作,这种加盟制的网络发展非常快。比如:安能的加盟式网络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顺丰、德邦也开始走向加盟制的扩展。
 
第三:协作网络的发展揭示出物流的基本矛盾是效率与责任之间的统一。因为效率来自分工协作体系的建设,但是在复杂的分工过程中,就会发生因为责任不清带来的交易成本,所以一个好的物流体系是效率高与责任清晰之间的均衡。在市场快速变化时,协作体系依然能够保持效率与责任的均衡,不会依赖一个集中的管理机制,它应该是有活力、有生命的,这也是商业文明的特点。
 
第四:平台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新出现的平台是一种有意义的创新,因为它在一定区域、一定专业领域承担过去只有政府才能做的事情,叫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但平台是企业,是要盈利的,用商业方法去解决社会资源的组织,来实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有这个机会。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可能也是商业文明的特点。

2、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企业内部出现了组织方面的改变。
 
第一:由中心化的层次层级管理转向“平台+创客”模式,海尔是这方面的首创。
 
第二:一旦公司这样转型之后,公司的主要责任就已经不是管理,而是去维持这些契约关系的发展,提供服务,帮助去解决问题,所以这个关系就发生了变化。
 
第三:统一的信息平台会降低组织方式变革的风险,在这种分散化资源的组织方式中,一定要靠信息平台的统一,不能各行其是。
 
第四:只有信息平台的统一,这种分散资源,有活力的个体,才能凝聚在一起,而且相互透明,相对规范,所以这种组织方式强调信息系统的统一,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弹性活力,这正是我们希望出现的机构要有弹性,员工要有创新力,是这个时代我们希望看到的需求。

三、流程的柔性 

流程的模块化改造
 
物流有两大板块,一个是网络,讲的是资源管理,资源布局,资源调度,实际上就是上边讲到的组织方式如何提高弹性和活力的问题。另一个就是业务流程,怎样去满足客户的要求,做出一个时间序列的分工安排,这个流程过程将越来越走向模块化。方法论的首创是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它是一个个工位构成的流水线,整个物流流程越来越偏向于模块化协作。每个企业可能只做一段,定位于做长途,还是做短途,还是做配送,做仓库。所有物流流程都会分段,然后彼此互相外包来结合,这样有哪些好处呢?
 
第一:模块化的流程是具有弹性、具有柔性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不需要为每一个客户去定制一套方案,只是一种组合而已。
 
第二:模块化的流程可以兼顾专业化和规模化两个效益,也就是说在为一个客户服务时,可以走不同的组合、专业化的道路,当为很多客户服务时,他们共同的模块搭建了规模效益。只要模块是标准的,它的规模化效益和专业化效益都会得到兼顾。
 
第三:业务模块化主要反映在接口的标准统一,因为接口标准具有封装复杂,协作简化的功能。接口的标准既要满足链接的效率,又要满足责任的清晰。接口的统一将近一步整合物流市场。所有分散的资源,只要有标准的接口,都能够链在一起。这样对于统一的物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推动。物流标准主要满足于协作的定位也会改变对于传统标准观念的冲击。

四、技术的智慧化

作业层面的技术如何智慧化?
 
作业的技术要求我们的物流技术装备从“替代四肢”到能够“替代大脑”。过去的机械化都是在帮助我们的四肢工作,搬运和装卸,现在作业也会要求有柔性或差异化,这种柔性原本来自大脑。人的大脑的工作原理要交给设备系统,所以现在这个时代要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必须让我们的技术装备也能够识别差异化,能够做出差异化的方案,实际上要求技术装备具有某些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这是智能的标志。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场景,是当前物流智慧技术装备的特点。
 
1、精准快速的分拣系统,在一条分拣线上,各种各样的产品,通过传感器分辨后自动的分拨,就能够实现高速的分拣。电子商务发展很快,人工已经无法实现分拣,必须靠快速精准的智能设备,部分的代替大脑的功能。
 
2、多重目标的自动化设备,这经常出现在仓库的作业上,例如商品的上架和下架。这些动作在以前都是单一要求,现在要求会越来越多。例如仓库里的货品,重的向下放,轻的向上放,还要满足先进先出,或先进后出,然后在行进的途中还要注意安全。此外,还有节能环保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加进去之后,人是可以完成的,但只是一个大概的判断,不是特别精准和科学。但是交给机器之后,必须要有电脑,让它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这几件事同时平衡起来,对每一单都能够满足上边的所有要求。所以当要求是多重目标的时候,这种设备有成熟的算法去应对,当然,这种算法是人类经验的总结。
 
3、开放环境的自控系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飞机等等一些自动设备。它是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开放系统的问题是不知道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例如下雨、打雷、遇到障碍等等,这种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要应对这种开放系统,就需要随时采集信息做出判断、分析和优化,这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循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替代人的大脑工作。
 
智慧技术的基础有几个方面,一是传感器,根据管理内容的要求,设立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目前物流中最基本的是位置识别,如GPS或北斗,其次用的比较多的是温度传感器,以后会越来越多。二是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它是根据最小管理单元的颗粒度,来确立应该设立什么样的身份识别系统。其他的信息都要跟身份捆绑,这样才能够分清责任。

下图是我对于智慧物流逻辑框架的示意图,反映了如下三个关系: 

第一,智慧的起因是供需关系逆转,需求变得差异化、多元化和快变化,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智慧的基本价值,也可以成为判别智慧的试金石。 

第二,解决的途径有三:组织的弹性,业务的柔性和跨界创新,技术装备的智慧化。 

第三,互联网提供了方法论和技术,也在改变着原有的价值观,方向是发展更加发达的商业文明。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