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钢铁行业PMI下滑至47.7% 钢市震荡筑底
12月份钢铁行业PMI下滑至47.7% 钢市震荡筑底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来看,12月份为47.7%,为半年来最低,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下,反映出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依然疲弱。主要分项指标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均出现回落。综合来看,12月份钢铁行业各项经营活动趋缓,钢价也出现较明显下跌。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利多因素正在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全面启动,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势必将拉动钢材及其原材料需求。加之新年伊始,资金情况有望部分缓解,冬储订货需求或将释放。预计后期钢价继续深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整体呈现小幅震荡走势。
图1:2013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指数变化情况
一、产量继续回落
1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47.1%,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为近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日产粗钢202.93万吨,环比下降3.34%,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日产水平。
不过,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则开始呈现活跃态势。采购量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下滑之后,本月止跌反弹至49.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则连续三个月回升,并重回扩张区间,至54.7%,较上月回升5.3个百分点。从这两个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当前钢铁企业原材料备货显现积极心态,如果环保治理力度不进一步加强,后期国内粗钢产量存在较大的回升可能。
入冬以来的雾霾天气,促使政府加大对钢厂、焦化厂等污染大户的限产或停产,河北唐山、武安等钢厂密集的区域首当其冲。
图2:2013年以来钢铁行业PMI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变化情况
二、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新订单指数为45.6%,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内,表明当前钢铁行业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主要用钢行业需求季节性下滑加快,市场需求显露颓势。中钢协数据显示,12月中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日均销量138.83万吨,较11月中旬下降了2.44%。
从市场来看,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的监测数据显示,农历10月(11.3-12.2)终端采购量环比增长18.56%,同比下降7.33%。进入12月之后,北方明显降温,工地停工增多,而华东华南地区也频现降温降雨天气,对该区域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也造成影响,全国范围内的需求淡季效应开始体现。而由于钢价下跌及资金紧张,今年钢贸商冬储的积极性明显减弱,钢厂订单压力明显加重。接下来的1月份(农历12月),节前效应以及天气因素将进一步制约市场成交,而年前的资金面情况也难有明显改观,下月终端需求预期依然看淡。
图3: 2004-2013农历年沪上建筑钢材销量走势图
本月钢铁行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出现明显下滑,较11月份回落5.5个百分点至50.5%。该指数的变化情况表明,我国钢材出口经历了前几个月的高增长之后,后期增长可能有所减缓。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月我国出口钢材500万吨,环比10月份减少7万吨,同比下降2.53%。随着欧美圣诞采购季进入尾声,预计12月份钢材出口将继续回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创近来新高,经济回升势头加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带动我国钢材出口。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由52.1%升至53.2%,创下了自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不过细分地区来看,发达国家对我国钢材出口资源的贡献力度较小,发达经济体欧盟等国对我国钢材的进口总量几乎保持零增长,仅美国市场对我国钢材的进口总量保持小幅增长。而新兴市场如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巴西等国家虽对我国钢材进口总量虽有一定增长,但进口情况较不稳定。同时,随着11月以来河北地区环保限电带来的钢价上涨,而同期的亚洲其他地区钢价涨幅不及我国,导致我国钢价竞争力有所削弱。综合来看,后期钢材出口虽然不至于大幅下滑,但出现小幅波动难以避免。
图4:2013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情况
三、库存压力逐步加大
12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止跌,与上月持平,仍为47.5%。在生产指数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产成品库存指数未出现下降,表明钢铁企业订单减少,厂内库存出现积压。据中钢协数据显示,12月中旬末重点钢企钢材库存量为1382.22万吨,旬环比增长4.62%,连续两旬出现上升,为今年以来仅低于3月中旬末及11月中旬末的第三高水平。
从市场库存来看,受需求淡季因素显现,以及北材南下加速所致,全国钢材库存已连续第二周出现上升。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止至
四、成本支撑依旧存在
12月份,钢铁行业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0.7%,较上月回落7.1个百分点。该指数虽跌至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点,但仍处扩张区间,显示后期原材料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坚挺,钢价成本支撑犹在。
从原料市场的走势来看,12月份国内原料市场总体小幅波动。上半月钢厂补库相对积极,焦炭、废钢、铁矿石价格均出现短暂上涨;下半月后,受钢材价格下跌和河北地区环保整顿的影响,市场心态悲观,原料价格整体下跌,其中外矿和钢坯跌幅相对较大。根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五、价格受抑重回跌势
12月国内钢市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12月上旬钢价延续11月走势继续震荡上涨,进入12月中旬后,随着各地雨雪天气的增加,需求明显下滑,加之年底资金紧张情况加剧,价格转入持续下跌。截至
图7:2013年以来西本钢材指数变化情况
六、资金紧张局面加剧
进入12月份,受节前现金流取现、美国QE退出、财政存款投放缩量等多重因素影响,资金利率大幅上调,在12月末央行连续三天通过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资金利率才从高位小幅回落。据西本新干线监测,
图8:2013年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
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国内钢市尽管供给出现下降,但需求以及出口也均出现萎缩,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整体走势疲弱。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利多因素正在显现,后期走势有望逐渐趋稳。
1、宏观政策面存积极因素
另外,从国际市场来看,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起每月缩减QE购债规模100亿美元。经济数据逐步好转,是美联储退出货币宽松的前提条件。联合国
2、下游需求整体显现良好
造船行业。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份,全球造船市场依然活跃,新船成交突破1.2亿载重吨,我国重点船舶企业承接新船订单持续增长。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8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1%;承接新船订单51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4%。截至11月底,手手持船舶订单1.192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2%,比2012年年底增长11.5%。房地产行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7412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建设任务。2014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2013年,尽管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呈下行趋势,但是增速仍然保持在20%以上,而随着城镇化建设、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政策落实,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呈现上扬迹象,这在未来几个月有望带动钢材市场的需求。汽车工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3年11月,汽车产销呈稳定增长,月度产销创新记录;其中:乘用车表现依旧好于商用车。1-11月,汽车产销双双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幅较前10月继续回升。1-11月,汽车产销1998.93万辆和1986.01万辆,同比增长14.34%和13.53%。从以上各行业数据来看,其对钢材的需求表现还是不错的。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钢市仍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价将继续承压。不过进入2014年后,资金面的压力或将得到缓和,贸易商冬储订货需求或有重新释放的可能,而环保加码将会继续压制粗钢产能的释放,加之成本支撑依然存在,后期钢材市场价格也存在一定的上行动力。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预计春节前钢材市场价格将以震荡运行为主,涨跌幅度均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