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钢铁PMI指数为43.0% 传统旺季钢市乍暖还寒
3月份钢铁PMI指数为43.0% 传统旺季钢市乍暖还寒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来看,3月份为43.0%,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表明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主要分项指数当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出现下滑,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显示生产出现减缓、需求稳中有升,持续困扰钢市的供需矛盾正在逐步缓解。不过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跌,采购量指数大幅回落,显示原材料价格仍处于下跌通道,成本对钢价走势形成拖累。4月份是国内钢市传统消费旺季,供需有望进一步改善,但在下游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上游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预计钢价仍将难有太好的表现,总体将以震荡运行为主。
图1: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指数变化情况
一、产量有望维持低位
3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39.2%,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七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并跌至近四个月以来的低点。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当月采购量指数为40.4%,较上月回落9.1个百分点,跌至2014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原材料进口指数大幅回落10.5个百分点至42.0%,为近一年以来的最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两连跌,并重回收缩区间,为44.1%,较上月回落6.4个百分点,为近五个月以来的最低。从以上四个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在环保施压、利润收缩、资金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国内钢厂生产及采购的热情明显减退,后期国内钢材产量有望继续维持低位。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3053万吨,同比下降1.5%;1-2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21.2万吨,较去年12月份增长0.72%。1-2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6807万吨,同比增长2.1%;1-2月全国钢材日均产量284.9万吨,较去年12月份下降10.07%。另据中钢协数据显示,3月上旬和中旬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168.2万吨和164.92万吨,旬环比分别下降5.03%和1.95%,连续两旬出现回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新环保法的正式施行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近期钢铁行业已感受到压力,比如山东临沂的钢厂大面积关停,唐山、宣化、承德等地钢厂停产部分设备。另有消息称,江苏环保部门为了整治钢厂环保问题,近期已经出台文件对前阶段环保不合格的部分钢厂定向上调电费0.3元/度,从而增加钢厂的吨钢成本,以抑制产能释放达到环保的目的。另外,由于持续亏损及资金紧张,部分钢厂高炉春节后继续安排检修,甚至部分钢厂关停生产线,预计3月份全国粗钢和钢材产量仍将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图2: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生产、采购量、原材料库存、进口原材料指数变化情况
二、需求显露启动迹象
3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达到45.3%,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显示随着天气的回暖,下游需求开始启动,终端及钢贸商的采购意愿有所增强,市场交易氛围开始活跃。但该指数连续9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仍未摆脱低迷态势,当前国内市场工业低迷、投资持续回落、地产销售低位增长,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到位资金缓慢,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
从市场来看,由于今年春节较晚,工地开工时间也较往年延迟,3月中旬以后,市场需求才出现明显的启动迹象。西本新干线监测的农历1月(2015.2.19-2015.3.19)销量环比增长13.58%,同比下降14.29%。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速创13年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4%,为5年半来新低。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速创13年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4%,为5年半来新低,显示国内建筑钢材需求总体依然疲弱。不过随着天气转暖,市场季节性刚性需求出现释放,3月份市场终端采购量连续四周环比回升。而3月中下旬钢价大幅上涨,也刺激了市场中间需求加快释放,不少商家加大了备货囤货的力度,市场整体成交一度趋于活跃。
图3:2004-2015农历年沪上建筑钢材销量走势图
3月份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1%,较上月微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回升态势,后期出口总量有望继续增加。但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由于受到多国对我国钢材进行“双反”调查及国内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钢材企业仍面临多重困难。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2月份国内钢材出口总量惯性下滑,但较往年同期仍旧出现了近乎翻倍的局面,总体出口量依然保持着向好的势头。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为780万吨,较1月份下降24.2%,同比增长62.50%。1-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18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4%。
当前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向好,欧央行的QE政策将推动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外需形势向好有利于国内钢材出口回升。不过,2014年以来,由于我国钢材出口量的剧增,导致其它国家对我国相关钢材产品的贸易制裁措施的增多。自2014年10月以来,10余个国家地区对我国钢材产品发起贸易调查近30起。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的不可锻铸铁管附件、螺纹钢等产品接连受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双反”调查;2月份继马来西亚对我国热轧卷材、格子花纹卷材和酸洗涂油卷材裁定征收2.49%-12.19%、15.62%的反倾销税后,泰国也将其对我国未涂漆的镀铝锌钢板反倾销税率从2013年2月份的2.86%-26.22%提高到29.5%;
图4: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情况
三、钢企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3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0.7%,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但已连续15个月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该指数显示3月份钢铁企业库存上升势头有所减缓,但库存压力依然相当大。据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末,重点企业库存旬环比略降1.4万吨至1735.1万吨,降幅为0.08%,此前连续七旬环比上升。当前重点企业库存比去年同期增加31.22万吨,增幅为1.83%,处于仅略低今年3月上旬的历史次新高水平。
从主要品种的社会库存看,库存的波动变化及绝对库存要好于往年,按照以往的规律,国内钢材库存的下降一般要在春节后第四周才开始进入下降趋势,而今年整体有所提前。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
图5: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变化情况
四、成本支撑继续下移
3月份,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跌至26.6%,较2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该指数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内弱势震荡,且近四个月连续处于30%以下的低位,显示原料市场价格连续疲弱运行,成本支撑持续弱化。
从上游原材料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在销售低迷的背景下,钢厂生产积极性偏低,原料库存普遍维持低位,为保证利润更是压低原料采购价格,令上游原料价格持续下跌。3月份,国内原料市场除钢坯有所反弹外,铁矿石、焦炭等价格仍节节下跌,尤其是进口矿价格跌至最近十年来的最低点。根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2014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暴跌47%,今年以来跌幅也已达到29%,后期受港口库存偏高、环保治污需求减少预期、2季度外矿新增产能投放预期等因素影响,预计铁矿石价格仍将承压弱势调整。据统计,截止
图6: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购进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五、钢材价格探底回升
在经历了连续四个多月的淡季下跌之后,国内钢材价格终于在3月中下旬终于迎来了一波涨势。这主要是随着下游需求逐步启动,市场采购出现阶段性的集中释放,加之国家对环保的强硬态度,特别是为迎合冬奥会申办工作,以华北地区为主的钢厂成为环保部门主要检查和治理的重点对象,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消息层出不穷,由此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拉动效应速度蔓延,市场价格出现一个明显的拉涨行情。
图7:2014年以来西本钢材指数变化情况
六、行业资金紧张依然难改
3月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回笼资金2080亿元,为2014年10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净回笼,2015年一季度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实现资金净投放500亿元。自3月中旬以来,春节后现金回流到位、财政存款例行释放,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等原因,推动资金市场持续缓步向好。据西本新干线监测,3月31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4.74‰,较
不过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已连续12个季度呈“双升”状态。中农工建四大行2014年不良贷款余额共计4631.38亿元,较去年增长1231.27亿元,增幅36%。加上2014年核销转出的不良贷款,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增幅更为惊人,共计2505亿。据统计,工行净新增不良贷款近1400亿元,中行净新增不良贷款820亿元,农行净新增不良贷款654亿元,建行净新增不良贷款635亿元。在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限制进一步趋紧。日前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建行将继续减少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投入,包括钢铁、水泥等,并且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短期内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总体仍难以改变。
图8:2012-2015年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
从以上情况来看,国内环保压力下钢厂关停减产消息不断,后期粗钢产量或将维持低位,而钢材社会库存的持续回落,显示出当前市场需求正在回暖,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与此同时,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地产救市政策接连出台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1、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政策将继续宽松
从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化调整阶段的新常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7%,显示在目前整体经济增速逐步下降之时,原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PPI同比跌幅扩大至4.8%,创下五年半以来新低。PPI同比已经连续36个月负增长,环比数据也连续14个月下降。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6.3%,而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9%,均创2013年2月以来新低,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工业领域通缩局面在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如此背景下,钢材作为重要的大宗工业原料产品,将难有好的表现。不过,虽然下调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至7%,但李克强总理重申了要 “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的坚决态度,再次强调政府已然认识到经济的严峻形势并为之预留了政策空间。3月至今,从中国领导层的讲话和央行动作来看,未来货币政策逐步宽松的可能较大,二季度将有更多利好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以对冲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等领域的需求将维稳,而对于地方债等金融市场风险,中央高层力图加强管控并不会放任自流,对钢铁等商品构成保底作用。我们预计在2015年内,相关的宽松政策还将延续,全年大约还有两次降息和两次降准的空间,将为钢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2、“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带动钢材需求
今年召开的“两会”,更是给中国经济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相关政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为例,其交通一体化中所涵盖“一环”、“二航”、“五港”和“六放射”规划,让人非常振奋,其所涉及的基建项目,包括机场、铁路、地铁、公路、断头路接通等,关联着数万亿基建类投资,对于钢材消费的巨大提振作用可谓不言而喻。
再来看看“一带一路”,其提振经济的潜力更是惊人。
另外,今年“两会”上指明今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1万元拉动0.32吨钢材计算,预计将拉动256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时供电站、公路等基建也将拉动钢铁需求,这些对钢材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以新疆为例,2014年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项目已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正式启动招标,将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计划2030年完成,预计总投资456亿美元,拉动钢材需求170万吨,约占新疆钢材总产量的14%。
3、地产救市激发“钢市”需求想象
房地产行业对于国内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来政府及各地方频频出台救市措施,对于深陷困境的房地产市场不啻为雪中送炭。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2月国房景气指数下挫到纪录低位的93.77;新屋开工面积同比下滑17.7%;累计投资同比增长10.4%,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房价方面,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近5年70城房价趋势报告》显示,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有6个城市的房价已经跌回到了五年前。面对积聚的风险,中国房地产救市大幕已然开启,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管理层表示支持释放合理的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来看,后期国内钢市季节性需求有望继续回升,叠加库存继续消化以及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钢价仍有一定的支撑。加之政策层面依然有进一步出台宽松政策的预期,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向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制造业的景气度仍然堪忧,楼市、车市、家电市场均处在去库存阶段,终端需求在短期内能否达到预期尚存疑问,而原料市场仍处在下行格局中,尤其是进口矿价跌至最近10年来的新低,成本对钢价支撑依然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钢市仍处在破冰期,4月钢价难逃乍暖还寒的命运,预计总体将呈震荡运行走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