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现代物流 > 电商 > 正文

十年“双十一” 电商大融合

发布时间: 2018-11-07 09:38:00   作者:蒋光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离“双十一”越来越近了,商家们为此营造的“买买买”气氛已浓得化不开。稍早时候,天猫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宣布今年“双十一”启动,天猫、淘宝、盒马、银泰、饿了么、口碑、飞猪、优酷……阿里巴巴生态业务将首次在天猫“双十一”全面集结,而网上各类“双十一”省钱攻略的点击率大增。

  十年了,“双十一”早已从一种年轻人的“狂欢”,完成了其社会及文化意义上的演化。如今,“双十一”已具备节庆的种种特征,有着固定的日期,具备约定俗成的形式,并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吸引了全民参与,是消费者重要的经济和社交活动场域。从全民参与度、社会动员力、全球影响力来看,能与之等量齐观的,恐怕只有春节了。而“双十一”更是有样学样,和春节一样形成了晚会传统,每年的“双十一”晚会总会将购物欢狂氛围推向高潮。

  有趣的是,跟风刷存在感也罢,被“裹挟”也罢,除了“双十一”发起者淘宝之外,各大友军电商,乃至传统地面实体销售商乃至微商,都广泛参与了“双十一”。他们不但参与,而且愉快地搭上了顺风船,都获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也正是由于线下商场和超市的积极参与,“双十一”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行为,全民都获得了参与的机会。更为令人兴奋的是“环球同此凉热”,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已被这一狂欢氛围席卷。去年的“双十一”,共有过亿的海外用户加入了购物狂欢。这说明“双十一”已有望发展为全球的节日与商业奥运会。

  漂亮的销售数据和新兴的电商模式所蕴含的经济力量背后,是对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民生等问题形而上的思考,这一思考已经超越国界。例如“双十一”便捷快速、江浙沪包邮、爆仓越来越少等优点,就曾引发某些国家民众对本国低效邮政系统强烈抗议和吐槽。去年的“双十一”更是有阿里等国内电商自组的快递公司进入俄罗斯等国家,实现了国外买家最快一个小时后收货的“夙愿”。全球化就通过这样的“毛细血管”逐步臻于完善,各大网购平台帝国正在用无与伦比的购物体验征服全世界。

  在互联网技术的辅佐下,我国网络购物提供了当下最先进、最便捷、最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网上购物体验。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一并提升。2014年,国家邮政局监测了“双十一”期间所发生的物流,并发布了备忘录。从2015年开始,各个主要城市的工商局、公安局、网信办等各部门都在“双十一”期间严阵以待,公安更是将其视为与春节同一等级的节庆保障。2017年 “双十一”前夕,由北京市工商局牵头,市公安局、商务委、质监局、食药局、网信办、北京海关、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8家单位集中约谈了天猫为首的13家电商,对其进行行政指导。

  网络融合了终端数不尽的需求,也收纳了无数个体的归属感,成为新的精神家园。而网络购物更是前无古人的给出了购物者人人“平等”的要义。万元订单包邮,九块九也包邮,购买时有着完全一样的选购、支付和物流方式,有着相同的评论权利,有着同样的维权通道,理直气壮,何其快哉。千千万万个消费者,用一小单、一小单堆积出了“双十一”的成功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线上线下众多商家,尤其是个体小微商家的勤劳。因为现在他们大多会通过二维码来收付款,因而又被称为“码商”。当然,二维码的精髓并不只是收钱便利,线下的小微经营者可借由二维码实现数字化经营,从而获得营销、贷款、理财、保险、赊账进货、经营分析等多维金融科技服务。支付宝更是与福州率先联合举办全国首届天下码商大会,并宣称将为1亿小微经营者提供数字化经营工具,助力其升级。

  有金融科技及数字科技平台的赋能,码商如今可以通过“多收多贷”获得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通过“多收多赊”享受到一站式进货与赊购。此举化解了一直以来困扰小微经营者的房租、水电、进货资金周转难等经营痛点。更为令人意外的是,去年底蚂蚁金服推出了“多收多保”的保险服务,线下使用支付宝收钱码收款的小微商家,可免费获得门诊保险。收款越多,保额越高,各种日常医疗的费用都能报销。这也提醒我们,互联网电商的边界现在越来越模糊,一家互联网电商既可以是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是金融科技企业、数字经济企业。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社会,通过二维码把人们生活中每个点连接起来,分析和挖掘收集多种数据后,能获得个体的信用资质,然后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这个过程的成本远低于传统金融机构。

  对此,传统市政机关与金融机构也已行动起来,携手各大电商同时也是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巨头,研究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金融云等创新领域业务的落地。

  社会发展至今,包容度越来越高。“双十一”呼啸而至,码商百舸争流,无论是否买家,都应该放下一切与这个时代不再契合的观念,用自身的体验来打量“双十一”,寻找它的意义。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财经专栏作者)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