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现代物流 > 跨境 > 正文

进博会溢出效应凸显,跨境电商“买买买”提速

发布时间: 2018-11-16 09:06:11   作者:荆文娜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就在今年“双11”购物节前一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落幕。当进博会与“双11”实现无缝对接,必收获满满。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此次进博会上电商企业表现不俗,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截至11月6日,各大电商平台采购金额就已超16000亿元。
    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11月1日起,我国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主要涉及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众多工业品,包括机电设备、零部件及原材料等,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约26%。这是继1449个税目商品7月1日迎来降税后,国务院实施的又一批更大规模降税。在进博会与进口关税下调双重利好下,将会对跨境电商带来哪些影响?
    
进博会无缝衔接“双11”电商平台订单激增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在进博会期间表示,电商企业是活跃在首届进博会“采购军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百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国际品牌,通过洽谈采购,实现合作共赢。
    “80后”妈妈小孙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尿不湿的品质对于宝宝很重要,用不好就会皮肤过敏,我通常在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上购买日本花王的产品,感觉大平台的产品有保障。”小孙的购物经历只是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消费的一个缩影。网易考拉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以前,国内消费者主要购买进口奶粉、纸尿裤、免税店奢侈品和高端美妆品牌,但现在已开始拓展到更多日用品类与高性价比的平价品牌,例如平价护肤品、个人护理、日常保健商品等。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进博会的召开将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而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众多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方式。“加之中国消费者进口消费逐步走向常态化,且进口消费群体呈现更年轻化特征,这些都为中国进口电商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的新机遇。”
    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下,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均加大了采购力度。不久前,苏宁发布了其3年全球百亿欧元采购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采购。在百亿欧元采购计划中,将有超过一半的采购金额用于家电、母婴、超市美妆百货、保健品、生鲜水果、进口红酒等优质生活方式类商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苏宁海外购、小红书、聚美优品等。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而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75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底用户数量将达8800万人。
    
降税优化了经营环境,有利于线上线下共同做大“蛋糕”

    进博会能取得截至11月6日各大电商平台采购金额已超16000亿元的丰硕成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为进口关税的降低。通过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在今年5月1日降低了药品关税,7月1日降低了汽车及其零部件、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据统计,今年1~9月份,我国海关共落实已实施的降低关税政策合计减税2015亿元。在今年11月1日起第三次降低进口关税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已降低到7.5%,实际的贸易加权平均税率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
    对此,曹磊表示,我国新一轮进口关税的下调表明,中国敞开怀抱拥抱世界各国品牌商及其商品来共同与中国企业一同竞争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这释放了一个更好的政策福利,尤其是在当下贸易摩擦背景下,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自信与从容。
    京东全球购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过去几年,跨境电商发展最大的障碍即存在政策风险,这也导致了行业发展的不稳定。进博会的举办则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打消了企业的顾虑。不过,曹磊强调,进口关税下调释放的政策红利反映到消费者身上还需要一个缓冲期。“以奢侈品为例,目前我们还未感受到太多奢侈品价格的下调,这是因为首先大部分商品是提前备货,在下调前已按此前政策交纳了关税,需要先将这些商品进行销售,随后政策开启后新进入的商品价格才能反应到消费者身上。”曹磊说,另外,还将受到实体专柜高昂商业地产租金的影响,品牌商为了维持利润需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价格体系。
    另外,“进口日用消费品关税下调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进口成本的降低,在利润得到更多保障的情况下,企业有进一步增加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的空间,与此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相关业务中来。”曹磊表示,总体来看,降税优化了整体经营环境,其效果可能不会直接体现在某个产品上,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未来将出现更多的产品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方位多元化需求。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