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冷库(建筑物和制冷系统)、物流系统(内部布局、物流设备、强弱电工程)。在冷链物流中心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冷链物流的工艺特性,也要结合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建筑的特性,确保建设过程合理、高效。下面重点就各建设要点及相关技术做如下阐述。
一、冷库建筑物
冷库建筑属于工业建筑范畴,但其功能与其他建筑又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表现在冷库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库的建筑结构体必须能足低温生产工艺的要求。冷库隔热对维持库内温度的稳定、降低冷库热负荷、节约能耗及保证货物冷藏储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故冷库墙体、地板、屋盖及楼板均应作隔热处理。冷库需防潮隔气,由于冷库内外空气温差较大,必然形成与温度差相应的水蒸气分压力差,进而形成水蒸气从分压力较高的高温侧通过围护结构身分压力较低的冷库内渗透。为了减少库内外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冷库库房一般不开窗,孔也尽量少开。库门是库房货物进出的必要通道,但也是库内外空气湿交换量最显著的地方,由于热湿交换,门的周围会产生凝结水及冰霜,经过多次冻融交替作用,将使门的建筑结构材料受破坏。为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冷库表面的颜色要浅,表面应光滑平整,避免大面积日晒。层顶可采取措施,如架设通风层来减少太阳辐射热直接通过屋面传入库内影响库温的现象。地建冷库建筑在地面上,由于地基深处与地表的温度梯度而形成热流,将造成地下水蒸气向冷库基础渗透,当冷库地坪温度降到0℃ 以下时,则会导致地坪冻胀,毁坏冷库地坪。
综合来讲,冷库的建筑特点如下:
(1)冷库既是工厂,又是仓库。
(2)隔热。
(3)隔气和防潮。
(4)尽可能减少“冷桥”。
(5)减少门,窗,洞的个数。
(6)外表面用浅色减少辐射热。
(7)地坪防冻。
冷库的结构特点如下:
(1)土建结构应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和砖木结构。
(2)动载荷应达1—3吨/每平方米。
(3)减少温度内力对结构的影响。
(4)应根据温度采用建筑材料。
二、冷库制冷系统
冷库中制冷系统是通过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制冷系统的类型很多,按所使用的制冷剂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氟利昂制冷系统、氨制冷系统、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及空气等工质的制冷系统;按组合冷库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热电式、吸附式等制冷系统;其中压缩式制冷系统又称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于这种组合冷库系统性能好、效率高,故成为一种组合冷库工程中常见的制冷系统。
三、 物流系统内部布局
冷库设计时需要考虑必要的附属建筑和设施,如工作间、包装整理间、工具库和装卸台等。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宜使用净高9米以上冷库;存储量小、时间短,宜使用净高7米以下冷库存;出货集中度高,规划备货区应大,常规低温穿堂宽度5-10米,配送型应宽10至15米;常规仓库每千平方米一个装卸道口,但配送型应提高到500-800平方米一个;
常规平台为1.35米,冷藏车辆相对较小,车底盘高度较低,应提高地面或降低门封适应车型,降低逃冷提高效率,门封适当加宽,适应国内车辆规格杂乱现状;内部柱网和布局设计需要适合冷库作业精度低的特点,通道宽度4米。
四、物流设备
冷链物流中心常用的物流设备包括存储设备、输送分拣设备、搬运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冷库常用的存储设备一般为货架和托盘,货架的选择一般根据建筑地面的承载、存储商品的类型进行选型;托盘的选择需要考虑存储商品的种类、物流工艺,配合叉车和货架使用,通常选用塑料托盘。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冷链物流中心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搬运、输送分拣、数据采集设备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搬运、输送分拣、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选型上需要考虑低温运行的要求,设备等级相应提高到IP56,低温环境下对于叉车设备的油路、启动要做特殊的设计和选型,数据采集设备需要选择低温防冻、自动加热等的设备,设备的稳定性要求进一步的提高。
五、 强弱电施工
冷库物流中心的强弱电施工中需要考虑对原有建筑、制冷系统等的影响,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保温隔热、防冻防潮的破坏,照明、开关、电线电缆等要选择冷库专用的材料。冷库在温控要求方面要考虑建立温度测量与监控制度,配备连续温度记录仪,不间断电源或应急供电系统,设定温度异常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