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PMI指数 > PMI分析 > 正文

【PMI分析】PMI持续回升,经济复苏并未真正站稳

发布时间: 2012-12-04 13:27:20   作者:谭浩俊   来源: 本站原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50.6%,较上月升0.4个百分点,不仅在50%枯荣线上方站稳脚跟,同时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
如果到现在为止,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PMI也在枯荣线以下,那中国经济就真的危险了,危机就将爆发了。
但是,PMI在枯荣线上方站稳脚跟,并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是否意味着经济复苏也站稳了脚跟,呈现持续回升状态呢?笔者认为,现在下这个结论,还未时尚早。不仅早,而且显得很盲目。
必须注意到,中国经济能够企稳回升,出现复苏迹象,靠的并不是经济的内生力量,更多的还是外力的作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非生产性投资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而房地产市场政策微调、购房预期发生微妙变化,也是经济企稳回升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靠钢筋混凝土拉动的经济增长,在特殊经济环境下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但是,留下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此影响的案例并不少见,由此出现的经济大起大落现象也多次发生。
好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世界经济环境没有发生激烈的动荡,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同时,发达国家为了充分享受中国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消耗等带来的消费红利热情一直比较高涨。因此,钢筋混凝土式发展留下的后遗症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只要略施手段,就能从这样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并使经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现在的问题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发达国家普遍陷入了经济困境。特别是一直与我国保持良好经济合作关系的欧洲发达国家,可谓陷入了少有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前三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让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政治“零容忍”逐步转化到了对中国经济的“零容忍”,已开始逐步实施对华经济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不仅类似于“双反调查”、出口限制等贸易保护行为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时,已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厉、越来越不可思议的阻止。而且,象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要想进入欧美市场,也越来越难了。甚至象三一这样的一般制造企业,也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强力阻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不用说对华的高技术转让和出口了。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红利也出现了日益枯竭的现象。要想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中国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耕地等方面。而这一切,钢筋混凝土式拉动经济增长,恰恰是起反作用的手段。
所以,目前的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很不扎实,很没有“放心感”。如果因此而忽视了经济结核民转型、技术创新、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仍然满足于GDP带来的快感,那是相当危险的,也是很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中国经济要想保持这样的回升态势,就要首先从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且扩大内需决不是出台几个鼓励消费的政策、多卖几辆汽车、电视机等,而要立足长远,从减税、改善消费结构、增加生产性投资消费等方面。尤其是生产性投资,必须作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如果中国的资金资源能够很顺畅地流入到实体产业,包括民间投资者在内的种类投资者能够更加重视技术的创新、新产品开发、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出现诸如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窝里斗”等现象。那么,即便世界经济环境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中国经济也可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济的复苏也就基础扎实、步子稳健,可以真正站稳、站直、站出姿势来了。
这不仅是战术需要,更是战略要求。总之,中国经济已开始显露复苏的迹象,但尚没有具备站稳的基础和条件,这一点,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