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研报: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研报
发布时间: 2012-12-04 13:43:5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对11份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数据,综合网上内容,机构研报如下:
国金证券:基建链条是稳定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其潮水退去彰显经济动力消退。
静态看待PMI似乎回升,但是动态看待PMI则大势已去。基建链条潮水退去,水泥断崖式下滑、钢铁寒意袭来、铁路设备“乐在过去”。由于基建链条是稳定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其潮水退去彰显经济动力消退。
11月的PMI重化工折戟,消费与外需“维稳”11月。不仅是基建,石油、化工亦滑落至50%以内。11月PMI的改善以轻工业行业为主(主要反映换季需求以及10月长假消耗后的库存回补,考虑到2013年春节位于2月,未来轻工业难以维稳。出口相关行业链条表现尚可,但是由于现实情况以及对未来外部环境的判断,这部分季节性影响的行业不可持续。
12月恐重现通缩,被动去库存恐太乐观。11月采购价格大幅下滑4个百分点至50.1%,但其中钢铁、水泥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处于巅峰状态,采购价格反映的是非基建链条价格下滑。考虑到未来的需求面的整体不振,以及基建链条价格的下行,预计12月重现通缩,需求复苏导致进入被动去库存的看法恐太乐观。
11月的PMI重化工折戟,消费与外需“维稳”11月。不仅是基建,石油、化工亦滑落至50%以内。11月PMI的改善以轻工业行业为主(主要反映换季需求以及10月长假消耗后的库存回补,考虑到2013年春节位于2月,未来轻工业难以维稳。出口相关行业链条表现尚可,但是由于现实情况以及对未来外部环境的判断,这部分季节性影响的行业不可持续。
12月恐重现通缩,被动去库存恐太乐观。11月采购价格大幅下滑4个百分点至50.1%,但其中钢铁、水泥的价格依然高高在上,处于巅峰状态,采购价格反映的是非基建链条价格下滑。考虑到未来的需求面的整体不振,以及基建链条价格的下行,预计12月重现通缩,需求复苏导致进入被动去库存的看法恐太乐观。
国联证券:改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贡献以及西方节日带动下外需的增长,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PMI连续反弹趋势明显,11月份官方PMI为50.6%,继10月份重回荣枯线后,再次实现正增长,与此同时,汇丰PMI由10月49.5%强劲反弹至11月份50.4%?本月的反弹延续了9月份以来良好态势,短期经济企稳基本已成共识?
然而研究员指出,9月份以来的改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贡献以及西方节日带动下外需的增长,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企业状况不容乐观:从企业规模看,本月的回升动力仍主要来自于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51.4%,稳中有升;中型企业上涨0.4个百分点至49.7%;而小型企业则在荣枯线之下再度大幅下滑1.1个百分点至46.1%?因小型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其低迷状况直接拖累PMI中从业人员指标的表现,11月份从业人员为48.7%,比10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
其次,去库存延续仍在进行中:从分项指数来看,反应需求的生产量、新订单、采购量均在荣枯线上持续改善;在节假日带动下,出口订单出现明显好转,而进口低迷依旧反应内需增长有限;同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仍低于荣枯线显示去库存仍未结束?
第三,周期性行业表现偏弱:分行业看,轻工业表现整体好于重工业?具体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业、烟草制品、电器机械、通信设别、汽车制造业等12个行业的指数高于50%;纺织业位于50%;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东方证券: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短期内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态势。
制造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11月份官方PMI指数为50.6,较上月上升了0.4个点。历史数据显示,大部分年份11月份的PMI指数往往会较上月持平或有所回升,仅2008和2011年经济下行过程中PMI指数明显下降。今年11月份PMI指数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在历史上属于相对较高的反弹,说明了11月份制造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此外,季节性特征较弱的汇丰PMI指数为50.4,较10月上升了0.9个点。
制造业订单需求回升。从分项指数来看,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和配送时间指数外,11月份PMI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升,其中订单类指数和库存指数回升幅度非常大。11月份制造业新订单、出口订单和积压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了0.8、0.9和1.5个点,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上升了0.7和0.6个点。订单好转也改善了制造业生产、采购和进口情况,11月PMI生产、采购和进口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了0.4、0.2和0.1个点。
购进价格指数明显下降,但PPI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继连续3个月大幅回升之后,11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下降4.2个点至50.1。考虑到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走势非常一致,11月PPI环比增速将有所下滑,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初步估计11月PPI同比增速约为-2.2%。
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PMI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两个月全面回升,11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提升0.6至47.9,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提升0.7至48.8,但原材料库存指数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情况来看,10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盈利增速均有所好转,但产成品库存增速继续下降,今年前10个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8.3%,较9月下降1.4个点。PMI指数和工业企业产成品数据说明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
制造业就业指数出现反复。11月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了0.5个点,就业指数出现反复。尽管短期内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态势,但由于经济复苏力度较弱,就业状况尚未明显好转。
制造业订单需求回升。从分项指数来看,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和配送时间指数外,11月份PMI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升,其中订单类指数和库存指数回升幅度非常大。11月份制造业新订单、出口订单和积压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了0.8、0.9和1.5个点,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上升了0.7和0.6个点。订单好转也改善了制造业生产、采购和进口情况,11月PMI生产、采购和进口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了0.4、0.2和0.1个点。
购进价格指数明显下降,但PPI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继连续3个月大幅回升之后,11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下降4.2个点至50.1。考虑到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走势非常一致,11月PPI环比增速将有所下滑,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初步估计11月PPI同比增速约为-2.2%。
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PMI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两个月全面回升,11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提升0.6至47.9,产成品库存指数较上月提升0.7至48.8,但原材料库存指数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情况来看,10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和盈利增速均有所好转,但产成品库存增速继续下降,今年前10个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8.3%,较9月下降1.4个点。PMI指数和工业企业产成品数据说明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阶段已经结束。
制造业就业指数出现反复。11月PMI从业人员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了0.5个点,就业指数出现反复。尽管短期内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态势,但由于经济复苏力度较弱,就业状况尚未明显好转。
中投证券:行业景气回升的力度还要看需求持续性。
全国制造业PMI再次确认经济企稳回升。PMI环比回升幅度明显强于季节性,构成指数中的四项指向经济走好态势,显示需求侧、生产端以及企业库存都出现积极改善。但我们更应注意背后结构性的分化
第一、关于经济回升的支撑动力。PMI 的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的事实以及11月汇丰PMI预览产出指数大幅攀升、新订单指数回升势头减弱的现状表明此次经济的反弹回升呈现需求端企稳、产出端更快扩张的特征。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导致产出对需求端企稳更大的扩张弹性,但经济回升的支撑动力最终来源于需求。去产能、去泡沫施压,如果没有外生政策的支撑和刺激需求很难具有持续恢复的韧性
第二、关于就业与小企业状况。两大PMI在从业指数上的背离提示我们需更加关注就业状况,但短期无需过度担心。
大型企业成为拉动制造业回升的动力,小型企业经营窘迫第三、关于去库存的状态与演变。采购量回升放慢、购进价格指数大降显示结构性回补力量有减弱势头。此轮库存周期能否向主动补库存切换,还要看需求回升的持续性以及其较产出恢复的力度。产出较需求更快的扩张会导致去化过程的反复,不利于真正、彻底出清的实现行业景气回升的持续性与力度本月PMI 指数回升的行业明显增多,行业回升态势正在形成结合最新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看,企业盈利好转主要得益于利润率的回升,需求所带动的销售增长贡献相对有限;利润率的改善主要体现为价格效应,综合成本改善幅度有限。
行业景气回升的力度还要看需求持续性,明年二季度后的需求还要看政策出台的情况风险提示调查数据的偏误
第二、关于就业与小企业状况。两大PMI在从业指数上的背离提示我们需更加关注就业状况,但短期无需过度担心。
大型企业成为拉动制造业回升的动力,小型企业经营窘迫第三、关于去库存的状态与演变。采购量回升放慢、购进价格指数大降显示结构性回补力量有减弱势头。此轮库存周期能否向主动补库存切换,还要看需求回升的持续性以及其较产出恢复的力度。产出较需求更快的扩张会导致去化过程的反复,不利于真正、彻底出清的实现行业景气回升的持续性与力度本月PMI 指数回升的行业明显增多,行业回升态势正在形成结合最新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看,企业盈利好转主要得益于利润率的回升,需求所带动的销售增长贡献相对有限;利润率的改善主要体现为价格效应,综合成本改善幅度有限。
行业景气回升的力度还要看需求持续性,明年二季度后的需求还要看政策出台的情况风险提示调查数据的偏误
广发证券:弱复苏仍然在持续。
投资品和工业原材料PMI指数三类指标都出现了持续的反弹,不过最终消费品仍然高于其他两类行业:随着工业品和投资品指数的继续反弹,经济结构很可能重新恢复到投资驱动的状态。从产成品库存指标来看,最终消费品产成品库存继续下降,形成对物价水平的抑制。而工业品和原材料库存的进一步上升,意味着工业企业的产能仍然维持在高位,工业品价格未来仍然存在再次回落的风险。
总体来看,近几个月的PMI数据呈现的是经济出现了弱复苏的迹象,内需企稳、外需好转改善了企业预期,出现了再库存的小周期:不过长期的下跌之后只出现了小幅的企稳,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复苏很可能低于投资者预期。更进一步来看,拉长数据周期来看,经济增速在低点,库存水平在高点,经济的调整仍需要较长时间。受到新订单回升影响,11月份PMI继续反弹。11月份PMI连续第3个月反弹,创下了5今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从各分项来看,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和配送时间(反向指标)下降,其余指标都出现了反弹:与季节性环比反弹相比较,除产成品库存和购进价格的环比涨幅低于季节性,其余分项的环比涨幅/跌幅都超季节性。
需求结构来看,内外需基本平衡。11月份新订单上升了0.8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上升了0.9个百分点,内需订单上升的幅度也在0.8左右,内外需对产品总需求的贡献基本平衡。上半年内需指数好于外需指数,但是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平稳(甚至略有回落),外需指数则从下半年以来逐渐反弹,进而推动生产、库存的逐渐好转。内需指数保持疲软一方面显示了刺激政策并不强(至少货币政策仍然维持在稳健态势),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刺激政策的效果偏弱。根据我们测算的货币状况指数,上半年汇率呈现紧缩效应,利率呈现扩张效应,而下半年汇率呈现扩张效应,利率呈现收缩效应,对应的是上半年“内强外弱”和下半年的“内稳外强”的需求结构特征
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继续改善,但是环比改善程度都低于季节性。预计这轮再库存小周期可能持续1个季度左右:受到刺激政策影响,大型企业的预期并未明显恶化,本轮库存的低点仍然保持较高位置,持续上升的动力并不强。此外,我们从原材料库存指标来看,购进价格大幅下降了超过4个百分点,但是并未刺激原材料库存的大幅回升,剔除季节性的趋势项略有好转,但仍然大幅低于产成品库存的水平。
供需缺口指标保持平稳,11月份PPI环比涨幅可能在0~0.1%,同比增速继续反弹至-2.0%。11月份新订单上升0.8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上升0.7个百分点,供需缺口基本保持不变。预计1月份PPI环比涨幅在0~0.1%,相比10月份略有回落,同比增速则继续反弹-2.0%。
分行业来看,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最终消费品行业仍然在“去库存”。我们根据行业指数计算的最终消费品、
总体来看,近几个月的PMI数据呈现的是经济出现了弱复苏的迹象,内需企稳、外需好转改善了企业预期,出现了再库存的小周期:不过长期的下跌之后只出现了小幅的企稳,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复苏很可能低于投资者预期。更进一步来看,拉长数据周期来看,经济增速在低点,库存水平在高点,经济的调整仍需要较长时间。受到新订单回升影响,11月份PMI继续反弹。11月份PMI连续第3个月反弹,创下了5今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从各分项来看,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和配送时间(反向指标)下降,其余指标都出现了反弹:与季节性环比反弹相比较,除产成品库存和购进价格的环比涨幅低于季节性,其余分项的环比涨幅/跌幅都超季节性。
需求结构来看,内外需基本平衡。11月份新订单上升了0.8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上升了0.9个百分点,内需订单上升的幅度也在0.8左右,内外需对产品总需求的贡献基本平衡。上半年内需指数好于外需指数,但是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平稳(甚至略有回落),外需指数则从下半年以来逐渐反弹,进而推动生产、库存的逐渐好转。内需指数保持疲软一方面显示了刺激政策并不强(至少货币政策仍然维持在稳健态势),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刺激政策的效果偏弱。根据我们测算的货币状况指数,上半年汇率呈现紧缩效应,利率呈现扩张效应,而下半年汇率呈现扩张效应,利率呈现收缩效应,对应的是上半年“内强外弱”和下半年的“内稳外强”的需求结构特征
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继续改善,但是环比改善程度都低于季节性。预计这轮再库存小周期可能持续1个季度左右:受到刺激政策影响,大型企业的预期并未明显恶化,本轮库存的低点仍然保持较高位置,持续上升的动力并不强。此外,我们从原材料库存指标来看,购进价格大幅下降了超过4个百分点,但是并未刺激原材料库存的大幅回升,剔除季节性的趋势项略有好转,但仍然大幅低于产成品库存的水平。
供需缺口指标保持平稳,11月份PPI环比涨幅可能在0~0.1%,同比增速继续反弹至-2.0%。11月份新订单上升0.8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上升0.7个百分点,供需缺口基本保持不变。预计1月份PPI环比涨幅在0~0.1%,相比10月份略有回落,同比增速则继续反弹-2.0%。
分行业来看,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最终消费品行业仍然在“去库存”。我们根据行业指数计算的最终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