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PMI指数 > PMI分析 > 正文

机构解读:2019年8月PMI

发布时间: 2019-09-03 14:35: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国泰君安:PMI探底 磨底或需较长时间

 

8月制造业PMI荣枯线下小幅回落,需求弱于生产:

1)8月制造业PMI较7月小幅回落0.2个点达49.5%,分项指标较7月多数出现小幅恶化,恶化主因需求相关指标收缩。

2)制造业去库进程延续,8月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标一降一升,二者均位于收缩区间,但需求恶化导致产成品库存去化有所减缓。

3)两大价格指数回落,原材料购进价格回落大于出厂价格,或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7月显著回落2.1个点至48.6%,反应8月PPI环比仍面临下行压力。

4)8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与进口指数一升一降,出口或因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部分抢跑原因,出现短暂回升,进口的再度下行反应内需进一步恶化。

5)企业出现分化,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环比恶化,但大型企业仍位于荣枯线上,小型企业有所好转,但仍位于收缩区间。

8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内部分项来看,服务业PMI基本平稳,建筑业表现强于季节性,出现显著回升。

回顾PMI历史运行,49%的点位相对牢固(2008年金融危机破位),因此继续大幅下探风险有限。除年内一季度政策上冲带动PMI回到荣枯线上2个月外,累计位于线下已达7个月。历史来看,除2015年情况相似外(连续7个月线下运行),2010年后的其他阶段线下停留时间较短。

本轮PMI磨底或需较长时间。一方面,由于地产调控当前趋紧,贸易摩擦影响持续升级,经济压下行力仍在,另一方面,当前减税降费主导下基建大概率温和回暖,对于高技术制造和消费促进也并非传统需求侧刺激模式,因此本轮PMI磨底时间或持续较长

后续乐观因素在于前期落地政策(专项债做基建资本金以及近期的发行提速、LPR改革、促消费组合拳等)的效力显现。此外,就业压力提升对后续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打开提出了诉求。

 

兴业证券点评8月PMI数据

制造业PMI回落,指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制造业PMI在收缩区间小幅回落0.2,显示出可能受到外部冲击变大的影响,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有所加大。其中大多数分项出现下滑,主要分项中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原材料库存有所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小幅回升。生产指数51.9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小幅回落0.2;新订单回落0.1到49.7。生产和新订单回落,指向经济供需都偏弱,可能受到经济预期的拖累。

贸易摩擦加剧或进一步拖累进出口。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回升0.3到47.2,进口指数回落0.7到46.7。贸易摩擦在8月加剧,这会拖累中国出口增长水平。但短期内,由于3000亿第二批在12月15日实施、以及2500亿再加5%可能在10月1日实施,可能出现部分商品“抢出口”。另外再考虑海外经济整体的下行压力,中国出口或将继续受到比较明显的拖累。

价格指数指向PPI环比降幅或扩大。制造业PMI购进价格、出厂价格都下滑,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滑2.1到48.6.PPI环比走势跟制造业PMI价格指数走势一致,指向8月PPI环比降幅可能扩大,这跟高频工业品价格数据也吻合。再考虑基数因素,PPI同比回落可能比较明显。

企业可能仍倾向于去库存。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回落0.5到47.5,产成品库存回升0.8到47.8。原材料库存指数指向企业可能倾向于去库存,可能受到经济下行压力以及PPI转负的拖累;产成品库存回升可能有被动因素,虽然生产、新订单指数都回落,但生产指数仍强于新订单指数。整体来看,今年库存可能仍会在底部徘徊。

从业人员指数显示就业压力较大。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小幅回落0.2到46.9,为金融危机以来低点。从业人员指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下滑,也反映出了经济下行压力。由于政府更侧重于长期结构性改革,而不再过多依赖短期需求刺激,就业也不再是完全通过保增长来解决,而是增加了职业培训、拓展最终需求等方式。8月,李总理表示1000亿失业保险金做职业培训可以再增加。

政府更倾向于社会政策和改革红利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政府没有走以前过度依赖短期需求刺激的老路,而是更侧重于长期结构性改革,更多采用社会政策以及通过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社会政策方面,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改革红利方面,近期有LPR改革、深圳先行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等。长期来看,改革红利是应对经济下行以及外部冲击更有效地方式。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