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将高位回稳
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将高位回稳
——从2010年5月份PMI看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云所笼罩,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在稳步地向前行进。2010年5月份,我物流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回稳的态势。未来受市场、季节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状态。
本月PMI各项数据变化显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呈现“三个趋稳”:
一是宏观经济强劲增长势头趋稳。从本月PMI指数看,制造业PMI综合指数为53.9%,与上月相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在持续6个月保持在55%的高位运行后(除今年2月份外)出现的首次回落。同时也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PMI呈现拐点后至今(除个别月份外)出现的首次回落。
本月PMI数据变化显示,一是当前整体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在保持。从今年前4个月经济数据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均在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6.1%。工业增加值前4个月累计完成19.1%,增速保持在较快区间。同时,4月份国内货物发送量实现了2.98亿吨,其规模处在较高的水平。二是预示着未来整体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PMI作为先行指标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变化的方向,而且还可以反映经济变化的幅度。如果PMI指数的这种变化持续反映,预示着市场经济增长将逐步进入平稳的发展区间。
二是市场需求有所趋稳。本月新订单指数54.8%,较4月份回落4.5个百分点。该指数自去年四季度起,持续站在58%-59%高位区间,本月新订单指数呈现首次回落。从行业看,以石油、黑色、有色、化纤、通信设备等行业降幅最为明显。这些降幅显著的行业大都集中在重工业中的基础原材料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回落,导致本月采购量指数呈现下降。采购量指数由4月份的60.1%回落到本月的56%,环比下降4.1个百分点。进口指数本月为50.9%,与上月相比下降2.2个百分点。
上述指数的变化,表明市场供需各环节均在发生这改变。采购订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最前端,其指标回调预示着市场需求增势将有所放缓。采购量和进口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后期工业企业即将减产。因此,如果后期指数继续保持这种变化趋势,预示着后期整个产业链条的市场需求都将有所放慢。
三是通胀预期压力增势趋稳。本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呈现较大降幅。由4月份的72.6%回落至58.9%,降幅达13.7个百分点。成为本月所有指数中降幅最大的指数。其中有色和化纤两行业价格指数已跌入50%以下。同时,非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价格和收费价格也均呈现较大幅度回落,环比分别下降5.1和3.2个百分点。
结合目前市场运行情况看,分析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受外部冲击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悲观言论弥漫着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受到影响。加之欧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受到连累。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前期生产和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且市场供应增长快于市场需求消费,导致主要产品的库存以惊人的增速持续攀高。加之国内传统的消费旺季即将过去。前期市场生产量、库存量和市场价格齐涨现象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也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当前市场内外双重重压下,市场价格震荡在所难免。而当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价格指数双回调,对于未来通胀预期压力是否减弱,还需进一步观察。
5月份PMI指数的变化,表明当前宏观经济增速在保持,但高增速将较前期有所放缓。但本月PMI指数中的特殊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如果从PMI历史数据和以往的市场运行规律来看,5月份PMI指数回落实属正常。但从指数结构来看,今年指数变化出现新情况:
一是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相比没有出现同步回落,仍保持较高增长;历史数据显示,5月份PMI总指数一般情况下呈现回落,但生产指数与新订单基本是同向和同幅度回落。而今年生产指数仅降了不到1个百分点。即生产指数仍维持在较高增长区间。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产能所限,目前消化的是累积下来的前期订单。从本月积压订单看下降明显。4月份积压订单为53.4%,本月回落到49.7%。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这意味在市场需求下降明显的状况下,生产仍高速增长,将会使后期库存量继续攀升。意味着后期市场价格将有可能走势不稳。
二是购进价格指数回落的时间段提前,且幅度较大。该指数所反映的市场变化的形成机制在前面已做阐述。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需求趋缓的状态下,市场价格的回落将使企业经营面临考验,使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受到制约。
三是产成品库存升幅过大。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49.8%,环比上涨3.6个百分点,成为本月指数中升幅最大的指标。库存增加的越快,意味着生产未能实现的份额越多。预示着市场需求增长越不足。或者讲是市场需求增长慢于市场供应的增长。本月库存指数已见升势。而生产指数仍在以较高增速上行。未来市场供需矛盾的压力加大。因此,上述这些异同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这一方面增加了我们对市场研判和预测的难度。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像连环雷一样不断炸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增添坎坷。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的升级和蔓延又制约着各国经济增长的步伐。部分国家政局的动荡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全球经济变幻莫测。同时,对于部分大宗商品来讲,其金属属性愈发显现,市场走势已很难用基本面的来诠释。因此,给市场研判和预测增添了难度。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当前,在调控经济时,既要考虑物价稳定,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既要抑制流动性,又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既要考虑人民币升值,又要考虑进出口企业的生存能力;既要考虑加息,又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还要关注国际市场。面对极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宏观调控两难局面愈发凸显。
从当前政策面上看,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正在发挥着作用。前期分期的回笼货币、调准备金率、调控房地产等一系列收紧政策已有减弱,而大力开发西部地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以及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诸多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措施正成为政策面的主旋律。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中央做出决定,将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地区的投资力度。并且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对新疆的投资将翻番。而涉及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区域大开发的战略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政府日前还出台了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的投资,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这将使我国经济增长增添新血液。另外,工信部也宣布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并要求在三季度完成。这一系列举措,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市场,我们判断,三季度将是今年下半年最为关键的时段。如果三季度顺利度过,全年经济呈现较快稳定增长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三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淡季,建筑工程将会到雨季影响而放缓。制造业许多企业将要进入设备检修期。加之夏季又是自然灾害多发期,不规则因素将随时会对经济运行产生波动。我们认为,三季度的重点任务是保证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市场价格的不大起大落。四季度则要控制通胀和流动性。而政策的取向则要保持前瞻性和灵活性。
我们预计未来2、3个月,整体经济状况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并非坦途,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仍是主格局。国内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将总体呈现增长,但整体增势将呈现趋稳。前期高速运行的生产将减速,市场将进入消化库存阶段。市场总需求将在季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通胀预期的压力在市场、季节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所减弱。在高库存和高成本的双重压力,市场价格出现震荡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