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份PMI显示:我国经济在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在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从3月份PMI看经济发展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整体呈小幅回升趋势。同上月相比,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其中后两个指数回落接近2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有所上升,其中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
本月PMI体系结构变化,反映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国内需求温和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有升有降:机电设备制造业需求上升。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通讯器材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一直保持高位,本月又现强力回升;能源及基础性原材料制造业需求不升反降。总的来看,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市场需求热点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新兴需求热点正在孕育形成过程之中。
二是生产增速加快。本月生产指数为55.7%,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受需求拉动,机电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生产增势强劲,其生产指数保持在60%以上;前期受棉花价格强劲上涨所困扰的纺织业出现明显回升势头;西部地区由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不断加快,生产出现明显提速。目前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较为接近,反映出当前产需衔接较好。这种态势如能发展下去,有利于国内市场较为平稳运行、避免价格剧烈波动。
三是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呈减缓迹象。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8.3%,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回落,主要受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回落带动,目前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回落到略高于60%,虽然仍然维持高位,但与其他产品购进价格指数多保持在70%以上相比,回落趋势比较明显。
四是就业回升明显。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经历4个月持续下降后明显回升,反映“用工荒”现象有所缓解。但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行业“招工难”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从PMI调查来看,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企业发展环境趋紧,压力增加。
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另一个方面是流动资金紧张。从调查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出现“一多
二是潜在的新涨价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些企业反映:当前油品和煤炭等能源类产品以及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受日本地震和核电站泄露事件影响,一些电子元器件,诸如集成电路、晶元、半导体进口困难,货紧价扬,由此可能带来国内机电产品价格上涨。
从国际上看,目前日本国内陷入地震和核泄漏危机,或进一步推高粮价。按照日本粮食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测算,由此或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减少3%-4%左右。另外,中东、北非形势恶化、特别是产油国利比亚局势动荡,很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全球经济走势,并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
对上述可能出现的新涨价因素,要引起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