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信息 > 汽车产业政策 > 正文

取消汽车限购不大现实 放宽汽车限购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 2020-02-21 11:42:10   作者:搜狐汽车   来源: 本站原创  

原标题:一锤定音:取消汽车限购不大现实 放宽汽车限购势在必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份国内汽车销售几乎全面停滞。尽管已有部分汽车企业复工复产,但是由于国内大多数地区仍未解除居家隔离,绝大多数汽车4S店尚未恢复营业,2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将十分惨淡。许多汽车品牌很可能颗粒无收。

预计3月份国内车市会有所改善,但整个一季度形势都非常严峻。

为了拯救国内车市,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取消部分城市现行的汽车限购政策,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提振国内车市。

如果汽车限购全部取消,短期内能增加上千万辆购车需求。

有分析认为,全面取消汽车限购,难度很大,不太现实。特别是一些交通拥堵比较严重、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取消汽车限购,几乎不可能。

也有分析认为,比较可行的是放宽汽车限购,增加汽车牌照额度。如果措施得力,预计每年能释放超过300万辆购车需求,相当于一个半月的销量。

限购严重抑制消费需求

目前国内实行汽车限购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8个城市和海南省。这8个城市和海南省每年的新增购辆指标,大约在100万辆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截至去年12月,仅北京市就有333.5万人申请燃油小客车指标, 45.8万人轮候新能源车指标,合计379.3万辆。大体推算,全国的汽车限购政策抑制了上千万辆购车需求。

多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多次要求限购城市放宽汽车限购,把限制购买转为引导使用。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汽车消费模式应该转变为鼓励购买、限制使用。但是迄今为止,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拿出切实有效的相应政策。

放宽汽车限购难度很大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政策。二是已实施限购的地方应加快由限制购买向引导使用改变,并增加车牌增量指标 。三是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行限购,已实施的必须取消。四是城市服务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五是加快发展汽车租赁市场,并加快新能源汽车在租赁领域的更新消费。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第十条提出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意见》第10条指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允许符合在用车排放标准的二手车在本省(市)内交易流通。

实施汽车限购的广州市和深圳市去年下半年响应号召。增加了小客车增量指标。但是其他汽车限购城市,并没有什么动作。

放宽汽车限购大势所趋

2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刊登最高领导人《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总书记指出:“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同时,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疫情结束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成为确保2020年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元,其中汽车类3.9万亿元,占比8.56%。由于车市不好,2019年汽车消费负增长0.8个百分点,拖累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 其中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2.2亿辆,而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07亿辆,平均每2.3个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

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超过两亿辆,平均100个家庭拥有43.5辆私家车,但是还有几亿个家庭没有私家车,中国汽车消费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面对疫情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放宽汽车限购,对于扩大汽车消费、拉动内需、战胜疫情,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以大局为重,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促进汽车消费,拉动内需,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