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各大跨国汽车企业又重新在中国拿出了油电强混的产品。
9月29日,搭载了本田最新i-MMD混合动力系 统的“锐混动”版雅阁即将上市。也是在九月,通用推出了别克君越、雪佛兰迈锐宝XL的两款混合动力车型,并且即将上市凯迪拉克CT6插电混合动力版;福特 也表示将在今年推出混合动力版本的蒙迪欧车型和C-MAXEnergi插电混动版。而在去年年底上市的丰田卡罗拉与雷凌双擎今年以来销量表现不俗,上半年 销售2.8万辆。
与几年前不同的是,此次混合动力产品的覆盖面更广,且在国产化前提下价格下探趋势更明显,企业推广力度更强,而价格已切入 燃油车段位的丰田双擎更是取得了销量的成功。跨国车企在此时选择再次在华启动混合动力产品,到底是迫于油耗压力,还是看到了真实的市场前景?几年前铩羽而 归,此次重启胜算又有几何?面对又一类燃油车的“替代”产品,中国车企准备好了吗?
这次不是“试水”
虽不能得到“新能源”的名分与补贴,但各大车企此次在华推进混合动力的力度显然绝非“试水”那么简单。
2005 年,一汽丰田投产组装丰田混合动力代表车型普锐斯。此后至2008年,市面上包括普锐斯、雷克萨斯RX400h、LS600h、本田思域、上汽通用别克君 越在内的多款混合动力车型先后上市。但市场反应不佳。至2011年,同样以节油环保为目的,大众通过向中国引入涡轮增压发动机,市场提升效应明显,而丰田 的混合动力车型则仅销售3000辆,其他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也同样遇冷,销量寥寥。
混合动力在中国的首次“试水”铩羽而归。时过境迁,十年后当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等品牌重新拿出混合动力产品时,却显示出相当的冲劲。
从 车型来看,此次各大品牌都从豪华品牌、高端车型、中端车型三个维度进行布局。丰田落子雷克萨斯、凯美瑞、卡罗拉及雷凌双擎;通用则推出了凯迪拉克、君越、 迈锐宝XL的混合动力车型阵容。即将上市的雅阁混合动力车型将搭载本田最新的i-MMD混合动力系统,随后还将推出小型车思域和豪华品牌讴歌的混合动力 版。福特也将推出主力车型蒙迪欧的混合动力版,且将会引入在美国大热的插电混动MPV——C-MAXEnergi。“在国内,混合动力车正成为新的竞争热 点。越多的品牌参与,对于提升人气、促进混动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上汽通用公关部向国际商报表示。
混合动力在华再次兴起,当然 与中国趋严的燃油消耗限值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提出了2020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 5L/100km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从2015年到2020年,年平均降幅需达到6.2%/年。但从2006年到2014年,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 标准已经实施近九年,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每年下降范围在0.1~0.25L/100km之间,年均降幅约为2%。要从2%提速到6.2%,新能源和混合动 力车型则成为重要的“加速器”。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八乡隆弘曾表示,将陆续扩大本田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型阵营,“到2020年,大概 有10款不同版本的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本田产品在本土化生产。”上汽通用则在不久前表示,将投资265亿元开发先进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技术,未来5年 将推出不少于10款混合动力车型,到2020年新能源产品销量将达15万辆,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扩大到50万辆。去年,上汽通用销售175万辆。
福 特公布的面向未来的“创新2020战略”中提到,福特汽车从2016到2020年将在中国投资18亿美元支持本地研发和新技术导入。未来五年将推出的20 款新车中包括新能源汽车。丰田发布的“2050战略”中明确提到,在2020年前将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达到150万辆,且到2050年,燃油车销量占 比将”接近零”。
企业的意愿会成为市场的现实吗?
“替代”燃油车?
替代燃油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 一,但受限于电池储能比、充电桩等多种因素,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依旧是“补贴驱动型”。此番不靠补贴的混合动力产品又能否实现“替代”的任务呢?“别克 全新一代君越和雪佛兰迈锐宝XL全混动车搭载通用汽车全新混合动力技术,将彻底改变市场对混合动力产品‘仅仅是节油’的单一印象。”上汽通用公关部向国际 商报表示。
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和雪佛兰迈锐宝XL全混动车所搭载的HEV混合动力电驱系统,组合了1.8LSIDI缸内中置直喷发动机、同步 /异步两部驱动电机、智能电驱单元,系统最大马力为184马力。君越全混动车型百公里加速可达8.9秒,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7L,都优于其1.5T车 型。迈锐宝XL全混动车型百公里加速为8.8秒,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3L,也强于其1.5T车型。
更优的动力性能表现和燃油经济性,从市场角度来看,混合动力车型能否替代燃油车,挡在前面的主要是可靠性与价格两个“拦路虎”。
为显示其可靠性,目前上市的丰田和通用混合动力车型都分别提供电驱系统/电控系统与电池等核心部件8年或16万公里质保,以及混合动力蓄电池8年2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价格则成为此次混合动力战略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
普 锐斯作为最早被引入的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其核心动力部件全部采用进口,使其国内售价约20万元,堪比B级车价格。这也成为普锐斯在华遇冷的重要原因。之后 丰田“痛定思痛”,2011年,投资44亿美元,在常熟建立丰田汽车研发中心,这也是其在日本以外建立的第一个混合动力总成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了混合动力 系统的本地化,由此将卡罗拉/雷凌双擎的价格拉低至同款产品的燃油车价格区间内。
由于多年来,普锐斯与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的全年销量都难以突破一万辆,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对混合动力总成的月产能规划为5000辆,可谓“大胆”。但市场反应显然超出其预期。
国 际商报查阅销量数据发现,去年12月,在刚刚上市一个月的情况下,卡罗拉和雷凌双擎分别实现销量2831辆、3116辆,双擎车型有些“供不应求”。而这 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卡罗拉双擎销售17664辆,占卡罗拉销量的12%,雷凌双擎则销售10391辆,占比雷凌销量的13%。
在国产丰田双擎热销的同时,雷克萨斯的混合动力车型也在持续发力。去年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销售超过2万辆,占比23%。今年前七个月,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销售近1.4万辆,同比增长31%。
有机构预测,今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整体销量(丰田 雷克萨斯)将整体达到10万辆,大约占到丰田在华整体销量的10%。这样看来,并不无可能。
国产后丰田双擎车型的热销,显然也鼓励了其他品牌推进混合动力车型的信心。
上 汽通用公关部向国际商报表示,目前,凯迪拉克CT6PHEV、别克全新一代君越和雪佛兰迈锐宝XL全混动车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电驱单元、电池 组以及1.8LSIDI缸内中置直喷发动机等都是进口。但上汽通用汽车正加速推动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其中包括投资17.2亿元建设金桥电池组装 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