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物流与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上半年物流与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上半年,物流与生产资料市场运行总体向好,二季度略好于一季度,主要体现在市场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增强。
下半年,市场运行将延续平稳走势,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9%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0%左右,能够支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适度区间。
一、上半年市场运行总体向好,二季度略好于一季度
(一)市场发展的稳定性提高
1、市场规模增速回升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8.4万亿元,可比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6月当月,生产资料销售总额5.1万亿元,可比增长10.0%,增速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图1:2013-2014年生产资料累计销售总额及同比变化情况
2、市场价格走势趋稳
6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1.9%,但降幅比3月份收窄3.5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有色金属、化工产品、载重汽车的价格环比有所回升;而钢铁、煤炭、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价格指数再次下降。1-6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7月第一周,周价格指数与6月末基本持平,延续了趋稳走势。
进出口价格继续下降。6月份,生产资料产品进出口平均价格均延续下降走势,进口降幅与上月持平,出口降幅环比扩大。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核算,6月份,主要生产资料平均进口价格环比下跌6.4%,跌幅与5月份持平;同比下降5.4%,降幅较5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工业生产资料环比下降6.5%,农业生产资料环比上升0.8%。工业生产资料中,建材和机电设备类产品价格环比大幅下降,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汽车价格上涨明显。1-6月份进口累计平均价格同比下降6.4%,比年初下降8.0%。6月份,主要生产资料平均出口价格环比下降2.8%,降幅较5月份扩大2.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3%。其中,工业生产资料环比下降2.8%,汽车价格下降较为明显,建材类制品价格有所回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6%。1-6月份出口累计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4%,比年初下降1.6%。
表1:2012-2014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变化情况表(±%)
指标 |
年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当月环比 |
2012年 |
-0.6 |
0.8 |
0.6 |
0.4 |
-1.2 |
-2.5 |
-1.9 |
-1 |
0.2 |
0.7 |
-0.4 |
-0.3 |
2013年 |
0.6 |
0.9 |
-0.7 |
-1.5 |
-1.0 |
-1.5 |
-0.7 |
0.6 |
0.4 |
-0.5 |
-0.2 |
1.2 |
|
2014年 |
-0.2 |
-1.1 |
-0.9 |
-0.2 |
0.3 |
-0.5 |
|
|
|
|
|
|
|
当月同比 |
2012年 |
-1.2 |
-2.1 |
-2.4 |
-3.4 |
-5.1 |
-7.1 |
-8.8 |
-9.7 |
-9 |
-6.4 |
-5.6 |
-5.0 |
2013年 |
-4.1 |
-4.1 |
-5.3 |
-7.0 |
-6.7 |
-5.7 |
-4.6 |
-3.2 |
-2.9 |
-5.5 |
-3.9 |
-2.5 |
|
2014年 |
-3.2 |
-5.1 |
-5.4 |
-4.1 |
-2.9 |
-1.9 |
|
|
|
|
|
|
|
累计同比 |
2012年 |
-1.2 |
-1.7 |
-1.9 |
-2.3 |
-2.9 |
-3.6 |
-4.4 |
-5.1 |
-5.5 |
-5.6 |
-5.7 |
-5.6 |
2013年 |
-4.1 |
-4.1 |
-4.5 |
-5.1 |
-5.4 |
-5.5 |
-5.4 |
-5.1 |
-4.9 |
-6.3 |
-4.8 |
-4.6 |
|
2014年 |
-3.2 |
-4.2 |
-4.6 |
-4.5 |
-4.2 |
-3.8 |
|
|
|
|
|
|
图2:2012-2014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走势图
3、企业效益向好
1-5月份,重点联系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9%,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销售利润率为1.26%,比一季度提高0.06个百分点。同期,重点联系的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6.2%,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4、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
从制造业PMI指数来看,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达到51.0%,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明显增加,采购量指数上升。最近两月该指数均保持在52%以上,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市场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1、市场供需关系趋好。
制造业PMI指数当中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二季度均衡地保持在52%以上,生产指数平均为52.8%,新订单指数平均为52.1%,二者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个百分点缩小到0.7个百分点。
一方面,前期各项稳增长政策逐渐显现,国内需求偏弱的局面明显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7.2%,增势回稳。消费增速保持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12%以上。另一方面,外部需求也趋于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月回升,6月份回升到50%以上,达到50.3%,海关的数据也表明,二季度出口形势好于一季度。
3、市场结构继续优化。
一方面,与民生相关的物流规模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可比增长32.6%,远高于工业品和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增速;另一方面,在工业品物流总额中,产能过剩的大宗商品物流市场较为低迷,而快速消费品、食品、医药、电子等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市场保持较高增长。这种变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是经济结构调整效应的显现。
4、增长速度与价格增幅相协调。
当前,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合理适度区间,保证了就业平稳增加,6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8.6%,这是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没有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二、行业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宏观层面,经济运行中需求偏弱,主要是投资需求偏弱。
从三大需求来看,出口情况相对较好,居民消费保持稳定。相比之下,投资需求偏弱。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即便6月份有所回升,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左右,其增速回落是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较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品房销售疲软,将连带影响家具、家电、建材等消费。
二是中观层面,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需求的释放容易被过剩产能所稀释。
从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来看,受政策刺激下的需求带动,5月份价格止跌回升,但6月份又有所下跌。这反映出产能过剩矛盾仍然存在,需求的释放很快被过剩产能所稀释,传统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微观层面,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资金紧张、成本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当前,企业经营主要受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涨、行政审批多等问题困扰。调查显示,制造业企业中,二季度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要高于一季度,6月份创出新高,达到38.6%;非制造业企业中,二季度反映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重高于一季度2个百分点。从物流与生产资料流通业来看,1-5月份,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三项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增加了8.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3.1个百分点。二季度,物流业资金周转率指数平均为49.9%,低于一季度2.5个百分点。
此外,政策因素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一方面,既天津、北京相继加大了货运车辆的管理和管控之后,全国各地的城市货车限行越来越严格,造成了城市配送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城市改造中,不断将物流企业外推,大幅增加了经营成本。
三、下半年市场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性和协调性
下半年,尽管市场运行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有利的因素在增多,市场业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性和协调性。
一是国际经济形势持续回暖,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一直保持在50%以上,5、6月份连续两个月回升,6月份回升至52.7%;全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8%,连续21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新、旧政策效应叠加,市场增长的内需基础进一步增强。当前,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仍在陆续释放。6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了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等。前期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加上目前仍在推出的一些新政策,将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下半年进一步发挥作用,巩固经济趋稳基础。
三是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形势稳中向好,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大型企业PMI指数在50%以上保持稳中略升;中型企业PMI指数回升到50%以上;小型企业PMI指数虽然仍处在50%以下,但走势基本稳定。6月份,中国物流业业务总量指数为56.7%,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物流业新订单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均有明显回升,回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物流和生产资料流通市场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9%左右;生产资料销售总额59.3万亿元,可比增长10%左右,市场价格呈现稳中小幅波动的基本走势,全年累计同比下降3%左右,降幅较上半年进一步收窄。
这样的发展态势,能够支撑全年GDP增长在7%至7.5%的适度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