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 > 图片中心 > 正文

蔡进:物流成本高源于管理滞后

发布时间: 2016-09-02 08:49:03   作者:凤凰评论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从物流成本的本身构成来看,物流管理水平落后是行业成本很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欧美国家的管理成本大概是3%左右,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恒定标准,就是管理成本超过4%就相当高了。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在中国物流成本中,管理成本已经高达12.6%。

要用互联网来改造供应链

互联网+物流有这么几个方面要把握,一是对物流的管制,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发展现代物流,主要目的不是增加GDP,而是优化GDP。

我们对中国现在物流的发展基本上是这样的认识:一方面,中国物流发展到今天,2000年后十几年,发展非常快,中国物流的体系已基本形成。怎么判断?一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呈现网络体系,包括我们的铁路,在全球占第二位,包括公路。另外一个是物流的总体规模已达到220万亿,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体系。第三我们的物流市场承载非常好,我们现在承载着市场容量的物流收入达到了7.65万亿,非常庞大,在全球来讲非常有成长性。物流企业成长很快,十年前很难找到一两个亿的物流企业,现在几百上千亿的企业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我们叫5A企业,覆盖面很广。物流的政策的配套信息也非常好,这十几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物流配套的政策,税收、土地等等。

国务院13个部委开的物流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也建立起来。从上述这些方面看,中国的物流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

我们的现在的问题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效率比较低,效率低成本就高。比如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去年是16%,跟发达国家应该说相差很远。提高服务的重要渠道就是物流的升级、走工业化道路。互联网+物流,现在的问题是要提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物流这个模式下本与末的关系,互联网+物流的根本是发展物流,是通过互联网去助推中国物流的跨越性的转型升级。现今我们从物流发展的管理模式或者发展水平来看,跟国外差了不止20年,我们目前可能也就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8、90年代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有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赶超别人。而互联网确实能助推中国的现代物流,实现这种跨越式的升级发展。

在过去比如说供应链,9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有供应链了,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或者是刚刚起步。他们现在已经利用互联网对供应链升级了,从初级形式升级到了高级形式。所以说我们可以应用互联网超越,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发展供应链的过程中尽快的向供应链的高级形势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互联网加物流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即助推中国物流模式的创新和升级,而不能相反。现在把物流的概念嵌入到互联网的平台上,做一些投机活动,这种现象很多。

所以发展互联网+物流,包括互联网加其他的,加N,我觉得现在已经进入经济化的发展过程,不是盲目的通过互联网去推动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而是要精准的把握住某一个领域的发展。他需要互联网做什么,互联网+才真正有用,才真正有价值。

此外,互联网+物流要助推的是什么?刚才已经谈到,是要助推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我们从管理模式方面来讲,目前处在一个和发达国家比,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的八九十年代,顶多就是90年代初。我们叫物流,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特别是在东部地区,急需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急需跨越到供应链的管理模式,这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说,互联网+物流在物流领域应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物流的管理模式向供应链,尤其是向供应链的高级形式发展。即过去我们的供应链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后,应该可以进行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整合优化,这对我们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的物流成本重在行政成本

中国在10几年的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物流的成本是在逐渐回落的,中国物流与产业联合会做物流的统计显示占GDP的比例,大概的数据是在2000年左右时或者是更早的时候,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就高达20%。如今10几年之后,今年上半年是14.6%。应该说在发展现代物流或者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中国的物流的成本还是在逐年回落的。这个是需要认真去肯定,甚至是认真的去总结,而不是仅仅当一个结果看看而已。

但横向来比的话,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确实很高。刚才也谈到了,我们是14.6%,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大概也就是8%到9%,而且他们很恒定。也就是说他们这十几年来始终保持在8%到9%。我们比别人高的多,我们甚至高出印度,比世界的平均水平13%左右还要高。所以说确实是比较高。那高在哪里呢,有人说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这确实是一个客观的原因。经济方面说经济结构,如果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比较大,那物流的负担也自然而然比较大,物流的成本相应来讲也比较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美国在50年代,60年代以前的物流成本也接近17%,18%,甚至也有20%的时候,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你说他高是有问题吗,也不见得,经济增长他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是一方面。但我们现在来讲的话,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来讲就不仅仅是指望经济结构调整以后物流成本下降。我们可以观察出,一方面我们在结构上跟人家不一样,而从物流成本的本身构成来看,物流管理水平落后是行业成本很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比如,我们的物流成本国际通用来讲可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运输成本,一个叫保管成本,一个叫管理成本。我们的运输成本大概占52%到53%左右,而像美国、日本的运输成本一般占58%甚至是60%。换句话说,在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如果稍微高一些,即反映物流水平就高。因为物流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不是滞留在仓库中的,所以效率肯定高。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出在管理成本上。欧美国家的管理成本大概是3%左右,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恒定标准,就是管理成本超过4%就相当高了,那就反映出在机制、体制方面是存有问题的,或者是需要去改进的。去年底,在中国物流成本中,管理成本高达12.6%,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成本相当高。当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管理成本也在降,特别是这一届政府以来,实行简政放权,减税等等,对降低物流的管理成本还是有好处。但是还是很高,高在哪呢?就是行政性的成本费用还是高,所以说这些费用需要通过机制上,管理上,体制上的一些改革来突破。尤其是像这一届政府做的简政放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去深化,尽快的降低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行政形成,是需要去做的一件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从企业角度来讲,刚才讲到,或者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或者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生产经营的组织模式一定要转型升级,一定要发展供应链。刚才他们也谈到了,工业和流通要融合,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背后一定有先进的物流组织方式支撑,否则智能化的生存方式也好就实现不了,成本就会高,效率就会低。所以一方面要通过经济结构改革来降成本,一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降行政性的成本。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物流模式的创新升级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从而来降低成本。

作为政府它应该要兼顾监管和服务,如果说在某个领域中出现一些乱向就一禁了之,这种管理方式或者这个执政方式,按照总理的说法就算是懒政。关了以后,没有问题了,但是在管这件事情时,执政理念上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老百姓是不是有需求,是不是符合了老百姓的需求,是不是通过这件事情使老百姓有获得感。这是政府执政需要第一考虑的事情。

第二个考虑就是从一亩三分地里来讲,这种事情是不是有市场需求,是不是社会需要的,如果是需要的,就不应该一关了之。就要从服务的角度去规范它,而不仅仅只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一关,一刀切就完了,这是懒政的表现。

具体到经营模式,老百姓是需要的,社会也是需要的,市场也是需要的,我们的物流方也是需要的,所以说不能够完全关了。但它确实出现了一些乱象需要规范。政府在这个方面它起到作用就是规范。比如说制定电摩的标准,制定出电摩的物流的优化,通过开一些听证会去做物流的优化,路线的优化,时间的优化等等,所以说这个事情实际上事情不大,但是影响很大,全国都知道。从根本上还涉及到政府的执政理念的问题,在这个方面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和完善。

政策需要给中小企业空间

我想,像物流这样的服务型领域,小企业居多不足为怪。小企业多和其现代化水平高并不矛盾,但刚才聂教授说的也对,他需要什么?他需要提高的是它社会组织化的程度,就是整个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这里就需要有一种手段,能够把这些小企业组织起来。在物流领域,在供应链领域这个叫做整合。一个企业不一定自身要做到一个亿甚至几十几百亿。这样的企业必须要有,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定要做大,物流最大的魅力是整合,通过整合提高其社会组织化的能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组织模式把若干小企业都组织在一个平台上,形成高效有序的流程。这样就能在小企业自身的灵活性和社会化的组织平台上充分发挥起来,这个是最厉害的。不能都是大企业大品牌,所以小企业的存在和社会化的组织这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我们怎么去区别数据这个概念?如果说我们现在因为他有大数据,还有现在我们所说的是小数据的时代,可能你谈的数据可能会涉及到大数据。从两个层面讲,首先从统计数据的情况来看,因为物流的统计是由发改委牵头制定制度,国家统计局做业务指导,具体实施就是我们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物流统计10几年来作用还是很大,这些数据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完全是向社会公开的,这是一方面。但从整个物流领域的发展来说,对数据的需求不仅仅是我们这个物流统计方面的数据,还包括海关的数据和方方面面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它不开放,有一些东西还是保密的。从政府的角度和大数据的角度来讲,这个数据问题就更麻烦了。刚才丁总也谈到了一些,我遇到的瓶颈有几个,一个是数据开放,数据的开放和数据的公开是两码事。海关也出一些数据,统计局也出一些数据,它的数据公开是公开了,每个月给你发GDP、CPI,每个月提供海关进出口的数据。可这个公开的不是数据,是在数据汇总之后的以数据形式发布的一种信息,跟数据是两码事。所以数据开放是开放什么?是开放最底层的那种数据,就是原数据那才叫开放。我们现在政府层面还有保密,当然,像菜鸟也好,京东也好他们也有大量的数据,他们也不开放。当然这里有数据的知识产权的问题,所以说数据的开放是当前整个社会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一个最大的瓶颈。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数据都不开放,这是需要通过立法去解决的。美国人、英国人年年都做这方面的立法,美国总统上来以后,一年之内一定要在数据开放这件事上做一些立法。我们应该将立法和市场坚固起来,把它做好。

第二个方面数据的互联互通,我们现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实际上去中心化,没有必要再做非常完整的,没有必要将各个方面的数据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我们现在因为有了云计算,数据可能在京东,可能在阿里巴巴,可能在海关,也可能在统计局。只要有一个数据的读取的方法,比如说云计算就可以做得到。但是问题在于现在数据的标准不一样,数据接口的标准也不一样,数据处理技术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互联互通这个事也很难解决,解决这个解决首先一定要推动基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标准化。

但更难的是数据的规划和挖掘,京东也好,菜鸟也好,一些大数据放在那儿不是大数据。只有通过数据的规划、挖掘,再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数据才叫做大数据。或者才能够创造出大数据的价值,这个方面我们缺人才。阿里副总裁涂子沛写过一本书叫《数据之巅》,他说美国未来最吃香的职业是数据规划师,我非常同意他这个观点。如果大数据时代真的到来,我们缺这种数据规划的人才。否则哪怕是把数据都开放了,阿里把数据给你了你都不知道怎么用,这很悲哀。数据能够连通但你不知道怎么用真的很悲哀。所以说现在数据的问题很大,虽然大家很重视,但数据真的没有作为资源去开放和利用,我们还任重道远。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