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网络:荆棘满路,任重道远
自从菜鸟网络提出这么几年,一直被寄予厚望“马云牌”物流体系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扑朔迷离,商务部的质疑、各地的圈地行动以及项目落地的进展,仿佛都在从不同角度解读着菜鸟,而这种解读似乎都不是那么的乐观。
一.菜鸟背后的搅局者“
蜂网”与高调的菜鸟相比,蜂网显得颇为低调。早在去年12月底,蜂网就已经成立,注册资金为2亿元,当然,投资比例是AA制,并将总部设在上海。而其双拼域名则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注册。从伴随着电商里走出一条血路的物流行业,似乎也在逐渐寻求自身的控制权与市场诉求点。而菜鸟原本寄托于通过自身的数据优势来疏通物流体系,并且获得更多的控制权,而这一作为却没让物流行业买账。从菜鸟中物流企业们象征性投入5%的股份来看,实际更多的是给了马云的面子,而非真正的支持,菜鸟的阻力不仅是基础建设的问题,还有行业里的竞争,这种竞争更加剧菜鸟在进展效率上的缓慢。此外,从菜鸟的投入到之后的产出,给传统物流行业实际上是带来很大的启示,从三通一达反馈就可以看出,其“蜂网”上游的智能快递布局与菜鸟网络的智慧物流如出一辙,而在终端布局智能自助柜与“蜂网”的构思更无二异,物流更希望自身获得控制力而非把数据端与用户端全部交给菜鸟。实际在入股菜鸟后不久,“蜂网”就已经开始布局,三通一达的醒悟和抱团,远比顺丰更值得菜鸟的关注,这种竞合点,也意味菜鸟未形成体系之前,就可能在智能柜以及社区站点上会被传统物流行业领先。
二.“日日顺”是菜鸟舍近求远之举
“日日顺”物流目前在全国有3000多条客户配送专线、6000多个服务网点,在全国串成一张送装同步的网,并且已在1500多个区县实现24小时限时达,在460个区县实现48小时内送达。无论是网点深度、广度还是配送速度,日日顺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当日日顺与菜鸟双网合并之后,菜鸟似乎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日日顺具备大件货品的投放能力,可对于菜鸟来说,在自身的物流还依靠三通一达来满足一二三线城市投递的现状,单依托日日顺的配送线路满足全电商体系里的物件投递,显得十分吃力。日日顺更类似于长线的投资,当其物流与电商市场的组合还未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之前,这种投入与战略的合作,也只能算菜鸟的舍近求远之策。
三.物流世界里的商业地产之局
在菜鸟描述的商业模式里,菜鸟的收益并不来自仓储的租金,而是来自其提供的大数据服务,通过数据与信息服务来协助客户不断降低库存以及优化网点分配。但菜鸟也同时认可在物流仓储落地之时,也会建起相应的商业项目,并鼓励租户在开设品牌O2O的体验店,但菜鸟如真是以整合物流信息来实现自身的大数据服务,何必去圈那么多地块,而从去年5月至今,菜鸟网络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15个城市布点仓储中心,也难怪商务部批菜鸟是“走歪了”。
其实从菜鸟的角度来看,菜鸟之歪并不是真歪,马云一直期望建设一座线下电商的万达之城,通过物流与仓储建设一座以电商为核心的CBD商圈,其也将是阿里O2O的必备因素之一。马云也曾说过,菜鸟不会去抢物流的生意。只是这菜鸟背负了太多了阿里的计划与期望,线下的万达不是一日就可建成,线下的物流也不是过去只是送送货的角色,顺丰的崛起,京东的突袭,“三通一达”的抱团都让阿里显得那么的被动。菜鸟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上,马云混合出多种商业模式来配套其线上庞大的规模,从大数据到智能柜再到云物流再到圈地仓储,可现如今看到,圈地却成了目前菜鸟最大的被关注点。当然,从2012年国务院、商务部接二连三的发文支持物流业发展开始,各个企业物流圈地也变得顺理成章,那句“以3000亿的投入带动几十万亿的物流基础设施改造”,这个对各地政府的诱惑显然是非常的大,当然这其中的诱惑也不是单单只对地方政府而言,建设物流仓储也是由此成了商业地产圈地里最好的药引子。
想起那句“菜鸟一直在路上”的回应,这菜鸟之路要多远,要多长,有谁会知道,或许谁也不想知道。但对于菜鸟来说,结果显然比过程更具备了说服力,但这过程明显带着阿里的传统玩法,也就是串联资源链,今日的菜鸟是否会被自己的如此之重商业模式所拖累,这真的很难说,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柜与云物流,已不再是菜鸟必备的杀手锏,后续之秀也正磨刀霍霍。(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