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忙闲不均
8月17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464元/吨,较前一报告期上涨12元/吨,意味着阶段性的需求高峰仍在持续。
今年1-7月份,我国南方沿海、沿江地区从海上调进煤炭4.02亿吨(含进口煤),同比减少约200万吨;在全国煤炭消费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华东、华南地区海上调进煤炭数量降幅很小,显示了在清洁能源占比增加的情况下,南方沿海、沿江地区煤炭需求依然保持强劲。夏季过后,秋天就要到来,电厂负荷会很快减弱,沿海煤市将逐渐转淡。四季度,受冬储影响,预计沿海煤市仍有反弹机遇。
南方地区煤炭需求不弱
今年1-7月份,环渤海八大运煤港口合计发运煤炭数量为3.26亿吨,同比减少1080万吨。在进口煤增加819万吨的情况下,环渤海港口煤炭运量下降幅度并不大,说明了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保持平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出现高速增长。尽管1-7月份火力发电量出现小幅下降,但我国煤炭主要消费地区——沿海地区仍一枝独秀,煤炭需求保持稳定。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也促使煤炭需求保持一定水平。今年1-7月份,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平均水平保持在57.8万吨,同比出现4.7万吨的减少。但是,在电煤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活用煤和市场煤的采购数量相应增加,促使南方煤炭需求总量没有出现大幅下滑。
北方煤炭运输格局改变
今年,沿海煤运格局已经发生微妙变化。“第一运煤大通道”和“第二运煤大通道”运量此消彼长,港口煤炭运输格局发生改变。
在低成本竞争的情况下,发煤企业对物流成本非常关注。准池线开通后,受铁路运距近、运费低等因素影响,很多内蒙西部优质煤炭从大秦线分流到“准池-朔黄- 黄骅港”下水,造成大秦线运量大幅下降,大秦线配套的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煤炭发运量同比出现大幅减少。沿海煤运市场呈现冷热不均,黄骅港煤炭运输满负荷运转,锚地大量压船,1-7月煤炭运量大幅增加3220万吨;而秦皇岛港、曹妃甸港空泊现象屡见不鲜,设备、设施闲置。
对于环渤海几大运煤港口来说,在煤炭供给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受到汽运煤、铁路直达、铁路新通道争抢货源的影响,本已处于低位的场存难以得到有效补充,船等货情况将普遍存在。各港通过下调港杂费、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来争抢货源,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
后期沿海煤价逐步趋稳
近两个月,煤炭价格上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主要原因除了煤炭去产能,成效显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最近出现的全国性高温酷暑天气和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一方面导致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拉动电煤消耗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影响了铁路和公路、港口、船舶的正常装运,造成煤炭运输效率降低。随着后期用电负荷的回落,夏季南方地区电煤供应偏紧的状况将趋于平稳,煤价逐步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预计进入九月份,气温下降,民用电减弱,沿海六大电厂耗煤量将出现大幅下降,拉运补库存积极性减弱。尽管属于用煤淡季,电厂耗煤减少,但资源供应同样不高;加之大秦线将展开今年第二轮“开天窗”检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炭供给,预计港口资源仍会趋紧;用户煤炭市场继续维持“供需双弱”局面,北方港口煤价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