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物流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一轮快递大战开打在即,格局如何?机会在哪?

发布时间: 2016-10-08 09:04:43   作者:格隆汇·田品   来源: 搜狐财经  

 目前,快递行业的龙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均已经在A股借壳,中通据说远赴美国IPO,两地的估值差也许就是两个阵营的分水岭了...快递作为电商的下游承接产业,作为行业的基础性服务和消纳大量就业人口的行业,监管政策上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限制,最多也就给你砍砍配套融资。近期,圆通借壳大杨创世获批,圆通历经数月成功过会,将减弱市场对加盟制的三通一达借壳风险的担忧,也将成为示范案例,其它快递企业借壳上市的进程有望提速。天上飞的阿里巴巴和各路电商GMV刷得风声水起,地上跑的快递也值得多关注一下。

  一、行业持续高增长

  2016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实现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快递业务收入实现1714.7亿元,同比增长43.4%。2016年7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实现25.0亿件,同比增长52.2%,快递业务收入实现311.4亿元,同比增长40.4%,行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网购规模同比增速持续下滑,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网购规模同比增速下降到28%,而7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较6月下跌4.46个百分点至29.97%,今年以来首次跌破30%。快递增速与电商增速的背离很可能就是来自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的高速流动,信息流动的加速必然会带动更快的人流和物流的流动,在多年快递使用习惯的培养之后,快递业也许在电商这个核心驱动因素之外,找到个人或商务等等新的增长动力。

  根据国家邮政局所发布的《2015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2015年我国收入排名前八的快递公司占全国国内快递收入的比重(CR8)为77.3%,收入排名前四的快递公司(圆通、中通、申通和顺丰)占全国国内快递收入的比重(CR4)为50.4%。快递行业的的规模经济型极其显着,行业进度门槛已经很高,将来行业集中度必然会持续的提升,最终的巨头必然是目前的CR8之间诞生。

  在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波快递巨头都像谈好了一样的一起借壳了,因为时间不等人,A股的钱又好圈,通过圈钱迅速的进行规模扩张,在资金的支持下,可以预见,即使不打价格战,这个平均单价必然很难抬头,这一波借壳才是新一轮大战的开始。

  二、剑宗与气宗之争

  很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内部,每个员工都有个“花名”,而有趣的是号令天下的马云外号是“风清扬”,剑宗的爸爸级人物,讲求的是“以攻为守、料敌先机”,不求憋内力,讲求的是速度和招式,整个阿里巴巴都是以平台发家,不介入商品销售、物流环节,存平台服务,一步快步步快,奠定了今天的基础,在整个阿里电商帝国极速狂奔的同时,离不开桐庐系的四通一达的野蛮生长,很有意思的是,四通一达在快递的套路也像剑宗,加盟制轻资产快速拓展,机制灵活,与之对应的就是以顺丰、邮政为代表的气宗,重资产直营,网络控制力强,服务能力强。

  加盟制快递的网络架构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的、庞大的社会化“线下互联网”:新增网点的成本加盟商承担,边际扩张难度几乎为零;完全轻资产运营;面单+淘汰制度、统一运营系统实现强有力控制;网络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带来全网超高效率与超低成本。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就是,快递公司的总部就像央行,面单就是货币,总部通过控制面单的流通量来控制体系的运转。这个体系就很像剑宗,对内力(资金)需求不大,但能速成(扩张速度快),前中期很猛。

  直营快递的品牌溢价,能够使其单件收入显着高于加盟快递,同时由于去网络控制力强,可以展开各项溢价能力强的增值服务,但前期投入成本也较大。但是其一旦结束大规模资本开支,利润弹性将非常明显。因此,直营快递应该观察其品牌溢价的壁垒能否维持,以及利润高弹性的拐点。这个体系就像气宗,讲求内力(资金),需要厚积薄发(不停的投入),但越往后期越猛。

  本来剑宗、气宗都相安无事,慢慢打价格战,慢慢刷规模,但当风清扬祖师爷(菜鸟物流)出山的时候,气宗的江湖必然不平静,也许剧变就在顷刻间...前文提到,加盟制的总部核心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中心,管理和调节物流信息网络,然而信息(业务)从哪里来?阿里巴巴!也许业外的人士不了解,2014年5月,菜鸟网络联合三通一达等14家主流快递公司推出了电子面单平台。电子面单的使用,使得快递发货速度能提升30%以上,面单打印速度提升4-6倍。截止2015年6月,在菜鸟网络电子面单平台的推动下,快递行业电子面单普及率从一年前的不足5%提升至超过50%。这个普及率的背景是什么?是阿里巴巴后台强推!就这个标准,电子化面单即提升效率,又有官方支持,在阿里体系内能不快么?这个事件再一次体现了阿里的统治力,依托阿里系起家的快递公司,命根子都捏在阿里手里,阿里说要改啥标准,都必须跟着改,要么就没得玩。

  菜鸟网络这些年不出声,悄无声息的在全国拿了很多很多的地,目前规划的仓储在2019年达到570万方,可以想象菜鸟还会继续拿,这个计划中的规模已经可以达到行业第一梯队,遥遥领先其他的竞争对手。菜鸟的仓储最可怕的是,它从建立之初就解决了开发客户的问题,面向平台内规模以上的大卖家做针对性的营销,通过阿里的销售数据帮助大卖家建立全国的分仓,可以把订单从全国件变成省内件,提高大卖家发货效率和降低成本,菜鸟网络建成之日,就是各路气宗小兄弟见顶之时,届时所有的卖家和信息都会聚拢到菜鸟网络,外部的快递公司只能做最后一公里的跑腿...

  菜鸟必然不会介入最重资产的投递队伍的环节,但是通过对信息的垄断和对卖家的控制,将来必然会把利润最丰厚的那段吃掉(各地分仓),将来快递公司想从阿里系喝到汤是不可能的,有几口肉就很好了...这种事情已经在1688、淘宝、速卖通等都上演过很多次了,平台好像越做越好,但是低头算账,咦,怎么利润没了...

  因此,当前剑宗(加盟制)的小伙伴都在赶紧圈钱,要么把核心区域的收编,加强对投递网络的控制力,提升服务能力,增加非电商业务占比;要么提前布局,提前做好出色跑腿的投递网络设计,迎接菜鸟的变革。气宗(自营)就是闷头练内功,该怎么完善怎么完善,做好与剑宗宗师决斗的准备。

  三、快递大战命门:低成本

  从行业集中度、剑宗与气宗之争都可以推倒出快递公司间的斗争远没到结束的日子,快递公司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成本的竞争,低成本能支持低定价,低定价能吸引更多的订单,订单的增加会降低公摊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淡季的时候,有些地区的加盟制快递公司会出现惊人的低价...所以当我们在谈论快递公司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同等服务水平下,谁的成本更低(隐含着更低的价格承受能力),谁的经营效率更高。

  现在悬在各家快递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是成本项中的大头,人力成本,过去十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为中国快递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契机。2005年到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24倍至206.7亿件,成为全球最大快递国。目前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其中80%的快递员来自农村。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在2000-4000元,日工作时长在8-12小时,低廉、高效的农村劳动力成就了中国的快递奇迹。

  而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的23‰大幅下降,预计未来5年,“适龄”快递从业人群,尤其是快递配送劳动力将大幅下降。同时,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的人均日处理单量已达28件,逼近人工操作效率瓶颈。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大幅减少、劳动效率逼近瓶颈的大背景下,快递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原有的劳动力驱动模式将被迫转型为技术驱动模式。未来3-5年将是快递行业转的窗口期。通过观察披露了重组方案的快递公司的配套融资方案,就可以看出将来快递巨头面对竞争和转型的资金投入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中转场建设:顺丰(50.3亿);圆通(31.8亿);申通(14.4亿)

  线路运能扩张:顺丰(33.9亿);圆通(8.6亿);申通(8.4亿)

  信息化建设:顺丰(11.2亿);圆通(6.1亿);申通(5亿)

  中转场建设就是快递网络的点的建设,增加点的密度和产能;线路运能扩展就是线的加强,增加线路的密度和运能;点和线的增加将加强整个快递网络的密度,提升整个快递网络的产能;信息化建设就是立足于提升整个网络运行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立足点。在这三类大的投入方向中,中转场主要是买地,运能主要是买车、买飞机,很难参与进去,唯独快递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是最优可能被外部公司参与和分享的份额,而且这还是各家快递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差异所在,人力资源已经不便宜了,系统化的提升带来的边际收益的提升是极其显着的,是低成本竞争的核心所在。

  四、快递大战的投资机会

  从上文的逻辑中推导出快递大战的必然性以及竞争的核心要素,目前四家快递公司中还有三家在等待过会,按照以往借壳的套路,借壳后的一路打板最终还是要时间来消化,因为快递这个行业的增速是看得见的,业绩承诺也放在那里,需要时间观察,这波借壳过后应该会有一波漫长的盘整期,这也就难怪前段时间,顺丰爸爸借壳的鼎泰新材被某券商直接给出了接近腰斩的目标价,四大快递公司短期应该没有太大的机会,从长期来看,剑宗有风清扬宗师压制着,同质性又那么强,估计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机会;气宗方面,长期来看,顺丰的优势会持续保持,同时由于对网络的控制力强,可以开展更多的创新业务,像这波借壳,唯独顺丰说了,老子要搞冷链快递,至于气宗的宗师,邮政的EMS,乡镇的网络优势是很强的,但是这个一步慢步步慢,也许就真的一路被顺丰按着打了...

  但是快递公司这波融资是要投出去的,按照上文的梳理,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中,顺丰、圆通、申通三家累计要投入22.3亿,如果按行业来算,市场空间最起码有50亿左右增量,在整个快递信息化,物联网建设中,港股有个物联网公司:仁天科技集团(885.HK),由甲骨文前大中华区客户服务部副总裁杨晓樱担任CEO,通过并购在物联网云、管、端迅速建立领先优势,整合资源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数据管理服务及「现代工业产业链智慧中枢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前期收购的大库工业、中光远都是物流行业里面的领先企业,深度服务快递、电商客户,目前也都完成了当初收购的对赌协议。2016年上半年物联网分部收入3.9亿港币,比增37.89%,息税前利润0.98亿,比增163.42%,这个体量的物联网收入在两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于整体服务方案提供商的优势,大概率能分享到这一波快递大战的信息化建设红利。同时,2016年持续的推进并购策略,15.12亿收购进念集团51%的股权(含对赌);0.12亿收购乐佩集团75%的股权(含对赌);0.52亿收购实达外设17%股权;还拟收购A股实达集团(600734.SH)30%的股权(多了一个A股融资平台),这样的并购速度,就问还有谁...

  港股里面还有一个做物流仓储的,中国物流资产(1589.HK),这个马甲批得有点奇怪,真身是目前行业排名第三的宇培(市占率6.6%),行业第一就是上古神兽普洛斯(市占率58.6%)...主要客户是物流公司、电子商务、零售商、制造商,前段时间刚IPO的,建议去刷刷现金流量表,有彩蛋~

  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人民币贬值6.4%,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急增,“把资产留在境外,把负债留在境内”已成为资产配置新趋势。港股市场,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的首站,已强势进入国内投资者的视野,真正的“水到渠成”已经到来。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纷至沓来,两地资本联系更为紧密,互联互通的程度逐渐加强,港股投资,该关注什么?需注意什么?如何规避风险?交易规则如何?是当下国内投资者急需了解的资讯。

  格隆汇,作为华人世界最大、最权威的海外投研社交平台,通过在各大城市举办“决战港股”海外投资系列峰会,首次将中国境内的海外投资这个特殊群体(海外上市公司,拟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海外投资者、机构、监管层)聚拢在一起,结朋交友,共商全球资产配置大计。

  值此之际,格隆汇真心诚邀所有已经布局海外,以及拟布局海外的朋友参加这次巡回峰会——这将是一次港股的“长征+北伐”盛会。

  由格隆汇打造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将自2016年10月19日(周三)至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8大核心城市隆重召开(深圳、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成都、厦门、广州)。

  邀请了200多家投资机构,并定向邀请当地的,格隆汇这几年用心集聚的高净值会员,他们基本就代表了内地经济圈内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

  格隆汇会把这次系列峰会办成港股投资的长征,是港股公司第一次直面国内民间的长征,是播种机,宣传机,这一圈巡回下来,你才算是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正式亮相,而不是永远围绕着几个大行的基金经理转。内地,才是我们大家的根据地。

  对于国内机构与投资者,这也是第一次立体、全方位亲密接触几乎所有港股有代表性的公司。另外我们也邀请了一批拟在海外上市的重磅公司,大家绝对会济济一堂,新朋旧友,指点江山!

  万勿错过!共襄盛举!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