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现代物流 > 供应链 > 正文

物流末端配送为何成本高?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 2016-12-01 14:08:38   作者:泛联供应链   来源: 本站原创  

物流大难题集中在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末端配送成本已经占到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大量的社会资源消耗在“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配送贵,越发凸显。

物流“最后一公里”,究竟“堵”在哪儿,又该如何“解堵”?熊猫快收带您走进该现象,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大动脉”不畅:配送“既难且贵”

“电商乐了,物流疯了,消费者急了”。2015年“双十一”期间,快递总量高达5亿件。如此多的包裹,堆积在城市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让物流“喘不上气”。国家邮政局分析,近年快递投诉反映最多的问题,90%以上都出现在“末端投递”,即“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门到门”,按时按需送货上门。作为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动脉系统”,城市配送在近年电商强大的购买流量下,窘境显露无遗。

大部分物流的货运车辆受进城限制,不仅没有物流车辆通道,还很难找到物流车辆停车位。

以前,城市配送车辆一天能跑三四趟,现在只能跑两趟,甚至一趟。路桥费和罚款至少占企业物流成本1/3以上,“最后一公里”变得漫长而沉重。城市物流配送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难两多”: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收费多、罚款多。“这些问题,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协调的难度也较大。”

运营费用高、竞争力不强、效率低、物流资源没有得到很好配置,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都自成一体,各自分割,全国没有形成一盘棋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我国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业界“摆擂”:多路突击找出路

京东4年前自建物流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但如今看来,极速物流成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有研究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有220多个超百万人口的城市;到2030年,9.6亿人口将生活在大小城镇——近10亿人的消费问题,将主要依靠城市物流来解决。“未来5~8年,电商日均销售额将实现300亿元,包裹数将从3000万个涨至两亿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这既是挑战,更孕育商机。

此前,中国邮政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共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剑指“最后一公里”。行业人士指出,电子商务需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条渠道支撑。阿里巴巴通过淘宝网和天猫平台掌控了信息流,通过支付宝掌控了资金流,但对最接近消费者的物流却缺少掌控力。“除了跨境业务,中国邮政还掌握着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利器——全国十余万网点、通达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网络。这样的资源,对于阿里来说不可谓不够分量。”通过这些网点,阿里将有望深入过去难以企及的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及边远地区。

“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涉及到成本、隐私、管理等多重问题,目前还很难彻底解决。于是,快递业“自提”服务以及第三方快递代收发企业应运而生,开始针对社区集中送货。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破解之道:熊猫快收,线上线下体系,完美解决之道!

“熊猫快收”是旗下面向社区小店提供基于“社区物流最后100米”业务的品牌,还包括O2O生活服务的体验落地,票务缴费、社区金融等便民服务等。目前在末端配送网络建设上,在南京、苏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以及广大的三到六线城市,布局的末端代收网络站点已超过2000个,并以每月300个站点的速度快速增加中。

熊猫快收可以解决快递哪些问题?

1、减少损失

通过熊猫快收包裹管理系统扫码入库的快件,每件都有准确的入库时间,强大的短信微信通知接口,采用提货码取件以及微信自主扫码取件功能。熊猫快收入库的准确时间减少延误投诉,扫码取件能减少误领、错领等失误的概率,小区门口长期定点的门店店主与业主之间可以保持良好关系,并且开具签收证明,减少虚假签收等恶意投诉,充分维护快递员的根本利益,有效减少快递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2、网点密布,减少人工成本及管控风险

快递公司与业务员是劳务关系,业务员发生任何突发情况,快递公司相应也会付出,如果碰到承包区那是不敢想象的,与熊猫快收网点合作之后,两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双十一双十二都由站点协调人员,极大地减少了快递公司人员和管理成本。

3、散户积累,客户寄件选择更灵活多样,收益更多

熊猫快收门店采用快递超市的运营模式,客户到门店寄递包裹完全自主选择,收益全归店主。

4、以熊猫快收品牌来串联其他快递

我们知道单一的某个快递点其他快递是不会与之合作的,然而熊猫快收属于第三方,可以对接更多快递,其他快递也愿意与我们合作,既然有了派件量,自然而然就有了收件量的增加。利用熊猫快收品牌迅速的抢占周边市场。

熊猫快收线上线下完善的体系,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务!

线下门店+线上系统+短信+微信+APP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