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发表演讲:“我认为这个观念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
2017年5月26日,马云在贵阳数博会上演讲:“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我想问大家,如果这只无形的手你愿意摸到,你愿意做计划吗?在大数据时代,特别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获得数据的能力远远超过大家想象,人类取得对数据进行重新处理以及处理的速度的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了可能。”
马云坚持:大数据让计划成为可能。他的依据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因为数据的获取,我们对一个国家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
马云的依据存在一个常识性问题,又提出了一个前瞻性问题:
常识性问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的差异是,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
笔者在《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一文中指出:“政府”是主角的经济体制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主角的经济体制称之为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谁”是解决社会基本经济问题的主角,而不是马云所认为的那“一只无形的手”。
前瞻性问题,大数据可能发现“无形的手 ”,进而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马云所说的 “无形的手 ”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本文,笔者将与马云探讨“看不见的手”的寓意,并且证明即便像马云所说的那样:大数据发现了“无形的手 ”,计划经济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选择生产者”,是一种企业家选择机制。
“看不见的手”的寓意
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了“看不见的手”。
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谈到,虽然地主“从其所有雇用的千百万人的劳动中所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无聊的和无厌的欲望,他们却同穷人分享他们所获得的全部改进的产品。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差不多同假设土地在其所有居民中分割成相等的部分时所能有的分配一样;这样,没有打算去作,没有真正去作,却促进了社会的利益,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生活资料”。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亚当·斯密说:“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交易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社会中,一方面,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人们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同;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父母所生,每个人的能力资源也不同。凭借不同的自然资源和能力资源,人们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并用于相互之间的交易。
交易的前提之一是双方必须承认彼此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就是任何经济社会私有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区别于暴力占有所产生的暴力私有制,笔者称之为交易私有制。
交换活动的前提之二是必须遵守自愿、平等和公平的原则,严禁强买强卖, 否则就会出现白居易所描写的《卖炭翁》悲剧。
交易成交的必要条件是购买者必须“满意”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包括质量、价格和交期等方面。交易成交的充分条件是生产者必须“满意”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生产者必须盈利。笔者认为,“交易双方满意”就是“看不见的手”。我来旁注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阐述:尽管每个人都试图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笔者:前提是,生产者清楚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能否做到质量好、价格便宜,满足交期并且自己能够盈利),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笔者:“交易双方满意”)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笔者:让顾客满意,从而购买我的产品),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笔者:他追求的是个人盈利)。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笔者: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看不见的手”的寓意为:并非个人行为的有意目的,却产生了促进社会利益的有益效果。“交易双方满意”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满足了个人的利益,同时满足了顾客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利益;“看不见的手”不仅是“利己”的,同时也是“利他”的,增进了民众“利他”的道德观念。
“交易双方满意”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基于交易活动的,没有交易活动就没有“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肯定了交易活动是导致交易私有制产生原因,并且增进了利他的道德观。“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的意义在于:私人产品的生产交易活动无需政府干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就可以达成。生产者满意 (个人盈利是生产者的原动力)与顾客满意(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的目标)达成即可。“看不见的手”抵制政府干预,因为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取消了交易活动,消灭了企业,同时消灭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抵制政府干预,因为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和扼杀了交易私有制,盲目地肯定和建立公有制;“看不见的手”抵制政府干预,因为政府的公有制意识形态否定和贬低个人利益道德观,毫无根基地吹捧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看不见的手”是“交易双方满意”的观点,我想,马云有可能认同。马云曾经说过,做任何生意一定要想到三个W,第一个W必须是客户赢,做任何事情客户首先第一要赢。第二件事情是合作伙伴一定要赢。第三你要赢。三个赢少了任何一个,这生意都没法做下去。这是马云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于“看不见的手”,还有其他人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社会需求” 是“看不见的手” ,国家经济的发展应根据整个社会需求进行选择,社会需求调节市场的供需、价格和竞争。 还有人认为 “经济人理性原则”是“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在基于理性原则形成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生产和购买决策。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市场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看不见的手”,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经济人理性原则”,都排斥政府干预国家经济,拒绝政府计划指导经济,主张国家经济应根据“社会需求”,或者“基于经济人理性原则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进行调节。
总之,“看不见的手”拒绝政府干预。因为,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取消了交易活动,废除了企业,于是也就砍掉了“看不见的手”。即便大数据发现了“看不见的手”,社会就更应该让企业主导生产计划,而不是由政府来主导计划。
马云在演讲认为“由于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也就是说,大数据让企业变得更加聪明了,企业就更应该拒绝政府干预了。市场经济会做得越来越大,计划经济就自然出局了。
市场经济的本质
马云认为,大数据可能发现“无形的手 ”,进而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一位阅读了笔者的《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一文的读者曳尾涂中也认为是可能的。他说:“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反驳没有抓到重点。科技的发展使大数据越来越真实的接近计划经济所需要的决策信息,供给与需求、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真实数据,这是计划经济的基础,以往计划经济不能实行下去就是因为客观条件所限,政府的计划离实际的供需、有效的资源配置相去甚远。”
马云和曳尾涂中都是从“‘无形之手’是市场调控微观经济的功能”的这一角度来猜测,马云认为大数据“可能”发现“无形的手 ”,曳尾涂中认为“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笔者可以明确地回答,即使大数据不是“可能”而是“真的”发现了“无形的手 ”,“真的”发现了“计划经济所需要的决策信息,供给与需求、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真实数据”,计划经济也不会越来越大。
原因在于,马云和曳尾涂中都不知晓市场经济的本质。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呢?
笔者在《计划经济的实质问题》一文中指出: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现代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学有个巨大的漏洞,遗漏了解决基本经济问题的主角:“谁”来生产。
传统经济学研究经济的逻辑起点是“商品”;为“谁”生产商品、生产什么商品和怎样生产商品。
而现代经济学研究经济的逻辑起点是“人”;“谁”来生产商品。“谁”来解决“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