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汪鸣:三大国家区域战略对货运与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5-08-20 14:47: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三大国家区域战略对货运与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货运与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目前处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和布局十三五的时间之窗,“新常态”这个词已经为大家认识和接受,现在问题不是如何诠释新常态,而是要研究新常态需要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方式和模式。从目前情况看,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国家在下一个阶段非常重要的战略,而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一定的引领力量,而这个引领力量肯定不是来自制造业,一定会是服务业。如何寻求由服务业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货运和物流业在互联网和“互联网+”两大技术的支持下,在不断进行创新,并且通过这种创新形成了基于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所以货运和物流有没有可能依托这种价值链和产业链创新的基础,来构建全新的价值链,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值得探讨的一种模式。

 

货运是物流业发展重要的支撑力量,如果从理论上探讨,货运既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又是物流活动重要的基础,所以物流的创新、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货运质量的提升。

 

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范围、大面积改善的情况下,需要有高水平的货运系统作为支撑,所以货物运输的转型升级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因为在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会形成新的模式来带领或引领经济的转型升级,所以具有很强的先导性。

 

近几年货运与物流在互动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种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货运的APP信息平台、园区、枢纽在近三五年明显加快,并且初步找到了规模化的引领模式。

 

(2)运输和物流的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大家认可的未来转型升级的趋势。在这信息化和规模化两个方面的支撑下,我国的货运有可能走出一种不同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模式(先货运集约化再与物流融合的模式),我国有可能直接走货运和物流融合,双向互相促进提升的新模式。

 

货运和物流的转型升级需要适应发展趋势,如果没有能够带来附加价值的需求的支撑,再好的模式也是空谈。这种需求可能来源于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发展。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即重构经济的空间格局,形成在城市群范围内的紧密经济合作,跨省区范围内的紧密经济合作,以及中国和国外产业层面的紧密合作,我们需要这三个层面的紧密合作,这三个层面的紧密合作恰恰体现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战略中,三大战略为货运和物流带来的是跨区域、协同的,具有一体化需求特征的物流和运输需求。我们的发展趋势恰恰需要这种需求,所以国家新的区域战略对货运和物流发展的影响,是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以及需求和模式对接的一种支撑。

 

 
 
 
 
 

三大战略对货运与物流行业的影响

 
 

三大战略目标就是要优化我国的经济空间格局。过去传统的经济空间格局是以沿海为产业布局重心和货运物流需求重心的,现在要把产业重心扩大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同形成大规模需求的格局。因此,全国需要构建统一的市场和在统一的市场中形成各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这种流动完全不同于以制造业布局为主体的格局,而是由服务业为主导的格局,而它在空间上不是以实体的布局形态出现,而是通过服务的组织和服务在特定的空间聚集来体现的。

 

 

1对三大战略的基本认识

 

 

(1)一带一路战略要形成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寻求和平崛起下的一种发展路径。和平崛起在世界上并无先例,中国能不能蹚出这条道,就取决于能不能在崛起中找到产业和经济紧密合作的路子。货运和物流业作为产业合作、经济合作的先导力量,具有重要地位道路货运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的多少,更体现在其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以及与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的紧密衔接上。从经济地位和在中国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考虑,结合整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创新,中国要构建国内和国际一体化的货运和物流体系。

 

(2)长江经济带战略是要解决中国跨地区之间的合作。如果省与省之间都不能进行紧密的合作,则要跟国际上进行紧密的合作,将既缺乏经验,也缺乏能力。所以,长江经济带战略在很大意义上是探索国际合作经验,同时也是为了通过这种合作,来解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为了实现跨省的合作,首先需要与邻近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多城市之间进行紧密的产业合作问题

 

 

2三大战略的空间布局特征

 

 

  • 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纵深度。

  • 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 培育内生能力较强的城市群。

  • 提高以我国版图为核心的陆海双向国际辐射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四层空间格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快建设丝绸之路,联通东、中、西三大区域,形成海陆双向辐射,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纵深。寻求向西的经济发展路径,来提高我国东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能力。

 

(2)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经济带,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是通过打造产业链合作基础上的产业集群来实现的,而产业链的合作和产业集群的打造是跨区域的,所以需要跨区域的运输和物流。这里强调的是跨区域的一体化和协同运作,这恰恰是运输和物流的弱点所在,而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才能形成网络化和规模化的格局,这也是运输和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所在。

 

(3)发挥京津冀示范作用,提高城镇化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内生性能力强的城市群

 

(4)推进三大战略的协同,密切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联系,提高以我国版图为核心的陆海双向国际辐射能力

 

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从2015年开始,国家将重点推行三大战略。所以,三大战略的实施,不是一般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是整个国家实现转型升级由发展中国家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或者是为避免掉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必须要闯过的一关。因为仅通过产品的输出不太可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所以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3三大战略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第一是三大战略具有明确的空间层次。各个层面具有一体化运作的运输和物流系统,并通过三大层次的对接来实现运输和物流的一体化;

 

第二是构建各个层次衔接紧密的综合运输体系。按照三大战略对物流发展的要求,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改善物流环境。第二是加快物流服务走出去步伐。与周边国家进行产业合作,物流业必须跟上才能形成产业集群,获得所需要的增加价值。第三是提升运输服务的质量,促进物流服务的提升。这是核心环节,同时是重要的基础。

 

 

4三大战略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1)加快战略性、据点性的物流枢纽建设。物流枢纽的建设不再是一般空间上的基础建设问题,而是与空间上的经济合作关系、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连的战略据点建设问题。

 

(2)优化重要的交通运输和物流通道的建设。正是因为要进行战略据点建设,所以要优化重要的交通运输和物流通道的建设。在过去全国建设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和五纵七横公路运输通道的基础上,需要梳理这些通道的功能,为枢纽功能的发挥提供重要支撑。

 

(3)推进辐射能力强大的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包括大宗物流服务系统,集装箱物流系统、区域分拨系统,及国际国内的终端物流服务系统。

 

(4)加快运输、物流服务创新和业态的创新步伐。要打造前面提到这些系统,传统的运输和物流,均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所以要加快运输、物流服务创新和业态创新步伐,包括服务方式本身的创新和在创新中要形成适应三大战略的新的业态,这样才有可能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有机的、有效的对接,为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机遇,促进运输服务和物流服务的转型,创造必要的条件。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年全国货运行业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