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正文

物流运行稳中有进质效双升态势延续——2025年上半年物流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7-29 09:00:00   作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来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25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行业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内需潜力加速释放,需求结构持续优化。物流供给端同步升级,细分领域协同提质,行业景气水平整体向好。在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精准发力与技术创新赋能的多重作用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稳步回落,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微观主体承压保持韧性经营,为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社会物流总额增势稳定,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1.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二季度分别增长5.7%5.5%,基本延续了的较快增长态势,彰显出我国物流需求支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作用。

社会物流总额与GDP的对比看,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与GDP增势呈现较高同步相关性,显示物流需求与经济运行保持协调发展态势。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仍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反映出物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依然较强。在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工业品物流需求基本盘稳定。宏观政策组合持续发力,工业领域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5.9%5.8%。上半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85%,物流需求的核心支柱地位持续巩固,为工业经济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凸显基本盘压舱石作用。

二是国际物流需求多元化格局持续推进。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多元化持续推进,叠加内需政策持续发力,二季度进口物流降幅有所收窄。上半年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下降3.0%,二季度同比下降1.0%,降幅均比一季度有所收窄(分别收窄2.14.1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以来,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1%。从国别看,上半年我国自东盟和日韩进口额同比增速均实现回正,分别增长2.3%1.1%1.4%,自欧盟进口降幅较1-5月收窄2.4个百分点。从品类看,多数货类有所改善,结构升级态势延续,进口产品由大宗商品向高附加值品类延伸。大宗商品原油和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物流实物量有所恢复,上半年原油增速比1-5月份小幅回升1.1个百分点,矿砂及其精矿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回升明显,同比增长8.9%,增速比1-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多元化国际物流需求格局进一步巩固,为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扎实有力。上半年,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单位与居民相关物流发展态势向好。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1%,二季度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0.30.6个百分点。从细分领域看,消费相关物流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各领域企业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推动网上实物商品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6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1.8点,比上月回升0.2点,实现连续4个月回升的同时,刷新年内新高。城乡物流双向更趋畅通,县乡市场消费活力持续增强,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回升明显。6月份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升至130.4高点,比上月回升0.8点。

四是新质创新物流需求增势向好。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兴产业物流需求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新兴产业物流需求来看,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长10.9%,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9.7%,成为拉动物流需求的重要增长点。数字经济联动产业物流需求来看,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生产相关的物流实物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绿色产业物流需求来看,再生资源物流与绿色产业物流协同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相关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上半年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同时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逐步形成联动态势,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带动下,汽车相关物流需求量增长10.8%;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购新补贴政策支持下,平板电脑、5G智能手机、家用洗衣机等产品物流实物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10%

二、物流供给规模平稳增长,领域协同提质增效支撑经济升级

上半年,在产业提质升级的强劲驱动下,物流行业供给端积极变革,多数细分领域运行态势良好,物流供给规模与结构同步升级。从市场规模看,上半年物流业总收入6.9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从物流供给规模看,社会总需求扩张释放物流市场潜力,物流供给升级支撑经济增长。从行业景气看,上半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平均值为50.5%,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库存周转次数指数、资金周转率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关键指标均处在扩张区间。物流行业景气水平整体良好,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各领域相互协同,不断优化供给。

铁路货运供给质效多维升级。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货运量实现稳步提升。重点产品保障能力强化,通过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疆煤外运等关键项目,实现高效直达,大秦、浩吉、唐包、瓦日四条主要煤运通道的总运量均保持增长。跨境物流通道效能突破,铁路物流口岸交接保持增长。上半年,中欧班列稳定开行9310列;中亚班列开行7349列,同比增长24.7%,中老铁路发送跨境货物302.9万吨,同比增长9%,加快推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航空物流实现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的双重突破。从规模表现看,上半年货邮运输量478.4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中国际货邮运输量203.7万吨,同比增幅达23.4%,国际业务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充分体现航空物流国际需求的主导作用。运力供给同步跟进支撑规模增长,上半年新增117条国际货运航线,同比增长58.1%,周均增开233班货运航班,为运输规模扩张提供有力保障。从产业结构看,跨境电商、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及生鲜农产品构成核心运输品类,凸显航空物流在服务高价值贸易领域的独特优势,反映出运输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国际通道、产业升级对航空物流的升级拉动效应日趋显著。

电商快递物流供给精准对接消费变革需求。上半年,快递业务量累计超过950亿件,同比增长19.3%。邮政快递物流业收入超过7200亿元,增长9.9%。面对消费者对品质和时效的高要求,企业通过增设集运中心、布设前置仓、开通高铁专线等提升网络能力,实现小时达”“当日达服务。针对直播电商等带来的小批量、多批次订单特点,企业广泛应用无人车、AI分拣系统等智能设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功适应碎片化需求,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模式转型。

三、提质增效多维发力,物流效能稳步提升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2万亿,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比今年一季度、上年同期回落0.1个和0.2个百分点。

从构成看,运输费用5.2万亿,同比增长5.3%,与GDP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9万亿,同比增长5.0%,与GDP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1万亿,同比增长2.5%,与GDP比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的下降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物流服务运营效率提升、政策与基础设施环境优化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看,

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联动:物流筋络堵点进一步打通。

上半年,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重视现代物流的作用、加快物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各部门、各地政府出台系列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物流基础设施硬件环境持续完善,上半年共发放物流领域基础设施贷款120亿元,同比增长67%。重点着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疏运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关键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增30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建设名单,“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更多实物物流加快形成。从运输方式看,铁路、水运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增长6.6%。在政策与基础设施共同作用下,运输基础设施衔接有所提升,(如港口铁路专线、标准化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如铁路95306平台上线102条多式联运一单制产品线路,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同比增长18.1%

物流与产业协同: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引擎。上半年,随着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物流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供应链协同水平稳步提升。高技术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智能化、定制化、小批量多批次特征更加突出;消费升级带动电商、冷链、跨境等物流业务高位运行,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加速释放。重点调查显示,1-6月份,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供应链合同订单量同比增长26.0%,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增长16.0%,占物流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物流服务在产业链中的作用逐步向价值创造转变,显著压缩中间环节与无效搬运,保管环节中的仓储及装卸搬运占比比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协同效应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数智化驱动物流质效改善。物流领域依托数字技术对全链路改造持续推进,供应链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从运输环节看,通过货物位置和运输状态跟踪,优化运输路线。货运平均运距有所回落,同比下降1.2%,其中铁路全路货车平均周转时间同比压缩0.13天,运输效率提高3.2%,物流技术创新助力运输效率优化提升。从保管环节看,自动化仓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货物存储和分拣效率。6月末,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5.7%,货物出入库平均作业时间有所缩短;期末库存指数为47.7%,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保管环节中的存储与分拣效率同步提升。

四、物流服务价格波动中分化,微观主体承压保持韧性经营

上半年物流服务价格总体保持小幅波动,多种运输方式间走势分化。海运市场方面,6月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025.61点,环比下降0.1%,连续两个小幅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二季度煤炭、金属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海运需求未明显改善,叠加南方汛期影响,国内海运市场运输需求整体偏弱,散货运输价格总体震荡下行。6月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为1277.46点,环比上涨15.2%。受国际贸易形势有所缓和带动,外贸集装箱市场需求有所改善,欧美航线价格呈现上涨态势,整体价格实现止跌回升。公路市场方面,6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1点,季度内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二季度公路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回暖,加之节假日消费释放,指数环比总体保持稳定,同比去年继续小幅增长。快递速运方面,快递服务价格呈现量增价跌,行业竞争加剧,科技赋能加码企业持续优化成本控制,平均单票价格同比下降约达7%-8%。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物流服务价格指数有所好转,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道路、水上、航空、邮政快递业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分别有不同程度回升。

尽管服务价格指数有所回升,但内卷式竞争导致经营压力持续上升,物流微观主体经营保持韧性增长,重点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收入利润率维持3%左右的稳定水平。分行业看,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等领域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均保持平稳增长。受网络购物和季节性生鲜冷链商品需求带动,邮政快递业和航空运输业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我国物流运行稳中有进,供需两端质效提升。需求端,社会物流总额稳健增长,结构优化显著,工业品物流稳固基本盘,新质物流创新高,国际物流多元化发展,单位与居民物流活力增强。供给端,物流服务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适应性,铁路、航空、电商快递等细分领域协同提质。政策与基础设施环境优化、物流体系的结构性升级、物流技术创新等因素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较强驱动力,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关键支撑。

但也要看到,二季度以来物流运行面临短期冲击,部分指标有所波动。特别是微观层面,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仍存在压力。从盈利情况看,重点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维持为95.7元,较前期水平略有提高,成本刚性上升持续挤压盈利空间。从资金周转看,重点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同比提高0.9天,物流领域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为更好应对行业竞争,物流企业仍需通过科技降本、业务转型、效率优化等手段,实现经营增量提质

展望下半年,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升级制造、绿色发展、民生消费等领域物流有望延续良好态势,传统制造中的落后产能或将持续回落,进口跨境物流承压局面有望改善。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有望保持5.5%左右。在规模稳定产业提质的背景下,物流高质量发展仍需以政策、技术、模式、营商环境等多轮驱动为抓手,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物流从“规模扩张”向质效升级加速迈进。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