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评述 > 正文

制造业出口短期有所收紧,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基础 ——2025年4月份制造业PMI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4-30 09:30:00   作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来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文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5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落入50%以下,显示宏观经济运行有所波动。分项指数变化显示,4月份制造业出口短期收紧,拖累市场需求整体,企业生产采购活动整体也有所放缓,但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基础,国内需求稳定释放,企业生产下降态势可控,新动能和消费品市场供需保持稳中有增,企业对后市仍保持乐观主基调。

     

国外需求短期收紧,市场需求整体有所放缓。4月份,由于外贸环境发生变化,我国制造业出口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国外需求短期收紧,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这种需求短期波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5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接近3个百分点。制造业大、中、小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4个百分点左右。国外需求短期收紧拖累了制造业整体市场需求,4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2%,较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51%以上后落入收缩区间。

生产整体略有下降,原材料采购活动收缩。4月份,由于外部需求收紧,制造业生产端较上月略有下降,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基础原材料行业和消费品制造业这四大行业以及大、中、小企业的生产指数较上月都有一定的下降。原材料采购活动也有所收缩,采购量指数为46.3%,较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

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同步加快下行。4月份,制造业原材料采购活动收缩弱化了对原材料价格的支撑,购进价格指数为47%,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产成品销售价格也在市场需求端的放缓下进一步下降,出厂价格指数为44.8%,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结合来看,4月份供需整体的偏弱运行带动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加快下行。

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短期有所放缓,原材料采购、市场价格等方面也有所波动,但是我国经济底座依然稳固。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等优势持续发挥作用,有效抵御了外部冲击,保障了经济的相对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前期我国的系列政策更是有力带动经济行稳致远。具体来看,我国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如下。

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稳定释放,尤其是新动能市场需求仍保持稳中有增。4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新订单指数环比降幅也小于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显示在出口订单较上月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整体接单较上月仅有小幅收缩,对比之下说明国内需求稳定释放,缓解了出口订单下行的压力。尤其是从行业来看,新动能的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都有所下降,但仍都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3%以上,装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仍在51%以上,显示新动能市场需求整体保持稳中有增势头,国内市场需求更是较好增长。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也处于50%的理论临界点,意味着消费品制造业国内市场需求较好释放。综合来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制造业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较好稳住市场需求底盘,外贸环境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整体可控。

二是生产整体下降态势可控,且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指数仍接近50%的理论临界点,表明生产端的环比波动较小。从行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指数还保持在52%的较好水平,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也稳定在50%的临界点,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都接近50%,小型企业生产指数保持在50%以上。结合来看,4月份制造业整体生产活动虽有所下降,但下降态势可控,新动能和消费品生产继续稳中有增。

三是企业预期仍保持乐观主基调。4月份,外贸环境变化给企业预期带来一定扰动,但从指数水平来看,企业对后市预期仍保持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在52%以上,尤其是分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保持在55%以上,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保持在54%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保持在接近53%的水平,显示新动能和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对后市普遍保持较好信心。

总结来看,虽然当前外贸压力的持续性尚不确定,具体影响也有待持续观察。但中央已经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着力“四稳”工作、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等工作,随着这些政策逐渐形成实物工作量,加上我国宏观经济本身的韧性持续发挥作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将稳定运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文韬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