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2月份PMI指数小幅提高,表明经济触底企稳态势逐渐明显。新订单、出口订单、积压订单等指数提高,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采购量、进口指数提高,反映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库存水平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恢复。从PMI指数看,预计12月份经济增速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左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15年11月制造业:12月份,制造业PMI为49.7%,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近期在临界点下方窄幅波动。主要运行特点:一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双回暖。生产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上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5%,虽继续在临界点以下,但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品制造业稳定增长。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4.4%,高于上月1.0个百分点。汽车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延续了较快的扩张态势,PMI均处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2015年,消费品制造业PMI均值为52.9%,一直处于扩张区间,且高于制造业总体3.0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年均值高于制造业总体2.9个百分点。计算机及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PMI均处在52.0%以上的景气区间。四是随着生产的回升,企业采购意愿有所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0.3%,回升至临界点上方,是2015年8月以来的新高。
本月PMI虽然微幅回升,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且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近期原油价格降至多年最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年底资金紧张状况更加突出,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中型企业PMI为49.6%,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仍处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4.9%,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全年均处于收缩区间,总体看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大。
12月非制造业PMI继续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54.4%,创下全年最高值。服务业和建筑业保持强劲上升势头。建筑业的表现无疑受惠于近期基建投资增长和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从先行指标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2%,环比增长0.9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5%,环比回升5.5个百分点。短期内仍将上行。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称,增长势头有所企稳,但由于制造业指数连续五个月处在50以下,制造业仍面临着困境;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应性,财政政策将更具前瞻性。
彭博驻香港经济学家陈世渊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指数出现改善显示出增长动能继续持稳,部分原因是政府推出了刺激措施。然而,指数仍低于50这一荣枯分水岭,表明经济仍普遍疲软。持稳的情况意味着,政府可能会实现2015年增长目标,但经济仍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高层官员已经暗示他们有意在2016年实行更多具有适应性的政策。
中金指出,就业分类指数小幅下降,预示政府可能增加支出来保障工业就业机会。中金驻北京经济学家Liu Liu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随着钢铁和煤炭等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关闭更多工厂,就业状况可能保持严峻,从而需要财政政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