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1月份物流与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1-11月份物流与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11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新订单增加,设备利用率提高,物流市场价格趋稳,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降幅减缓。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回落,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1月份又回落0.5个百分点,降至50.3%,反映出四季度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但经济运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主要是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又释放了新的政策利好,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力量正在蓄积,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有望转平稳。
一、物流运行缓中趋稳,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减缓
(一)物流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
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9%,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11月份回升1.6个百分点,达到56.5%。新订单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均有所回升。
据初步核算,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6.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3%,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从物流总额构成看,物流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工业品物流总额181.7万亿元,可比增长8.3%,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0万亿元,可比增长7.8%。受到“双十一”各大电商促销活动影响,1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当月完成16.5亿件,同比增长51.4%,环比10月增长27.9%,刷新了快递业务量的新纪录;1-11月累计完成123.2亿件,同比增长51.8%。受此影响,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可比增长32.5%,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
图1 2013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持续回落
1-11月份,社会物流总费用9.0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幅有所回落。
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受今年6月以来油价一路走低影响,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4万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0%,受到央行存贷款下调利息的因素影响,利息费用增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仓储费用同比增长7.1%。管理费用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三)物流行业整体效益仍然偏弱
1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为49.8%。1-10月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较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5.3%。
(四)资金周转率指数回落,资金状况有所收紧
11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为48.3%连续三个月回落,位于收缩区间,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收窄。反映出,物流企业回款速度放慢。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企业较为紧张的资金状况。
(五)物流企业新订单上升,设备利用率提高。
1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5%,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预示着物流业发展仍将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从企业类型来看,综合型、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业均保持在50%以上,分别为56.9%、54.6%和55.6%。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3.4个百分点,回升至56.5%。显示出物流业务量的增加,带动物流服务相关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微物流企业该指数均高于50%,且较上月呈现不同程度回升,分别为57.8%、55.5%、54.8%和59.9%。
(六)生产资料市场价格降幅收窄
11月份,生产资料市场整体供需格局未有明显改善,市场价格延续下行走势,但受煤炭需求增长、基建投资回升和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降幅有所收窄。当月环比下降0.77%,降幅较上月收窄0.8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11%,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01%,比年初下降2.74%。从监测的九大类品种看,原煤价格继续上涨。建材类产品价格止跌回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产品、成品油等其他7大类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其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价格降幅明显收窄,收窄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
表1 2012-2014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变化情况表(±%)
指标 |
年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当月环比 |
2012年 |
-0.6 |
0.8 |
0.6 |
0.4 |
-1.2 |
-2.5 |
-1.9 |
-1 |
0.2 |
0.7 |
-0.4 |
-0.3 |
2013年 |
0.6 |
0.9 |
-0.7 |
-1.5 |
-1.0 |
-1.5 |
-0.7 |
0.6 |
0.4 |
-0.5 |
-0.2 |
1.2 |
|
2014年 |
-0.2 |
-1.1 |
-0.9 |
-0.2 |
0.3 |
-0.5 |
-0.5 |
-0.8 |
-1.2 |
-1.6 |
-0.8 |
|
|
当月同比 |
2012年 |
-1.2 |
-2.1 |
-2.4 |
-3.4 |
-5.1 |
-7.1 |
-8.8 |
-9.7 |
-9 |
-6.4 |
-5.6 |
-5.0 |
2013年 |
-4.1 |
-4.1 |
-5.3 |
-7.0 |
-6.7 |
-5.7 |
-4.6 |
-3.2 |
-2.9 |
-5.5 |
-3.9 |
-2.5 |
|
2014年 |
-3.2 |
-5.1 |
-5.4 |
-4.1 |
-2.9 |
-1.9 |
-1.7 |
-3.0 |
-4.5 |
-5.6 |
-6.1 |
|
|
累计同比 |
2012年 |
-1.2 |
-1.7 |
-1.9 |
-2.3 |
-2.9 |
-3.6 |
-4.4 |
-5.1 |
-5.5 |
-5.6 |
-5.7 |
-5.6 |
2013年 |
-4.1 |
-4.1 |
-4.5 |
-5.1 |
-5.4 |
-5.5 |
-5.4 |
-5.1 |
-4.9 |
-6.3 |
-4.8 |
-4.6 |
|
2014年 |
-3.2 |
-4.2 |
-4.6 |
-4.5 |
-4.2 |
-3.8 |
-3.5 |
-3.5 |
-3.6 |
-3.8 |
-4.0 |
|
图2 2012-2014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走势图
(七)物流市场价格趋稳
进入11月以来,煤炭等大宗市场未见明显好转,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整体平稳,运价较上月略有回升。11月中国沿海散货综合指数平均为923.3点,环比上涨1.2%;1-11月为998.3点,同比下降8.9%,受基期水平较高因素影响,降幅有所扩大。
图3 2013年以来中国沿海散货运价综合指数
二、四季度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后期有望转平稳
进入四季度以来,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回落,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1月份又回落0.5个百分点,降至50.3%。两月指数水平均低于去年同期,与一季度平均值基本相当,反映出四季度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但经济运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主要是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又释放了新的政策利好,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力量正在蓄积,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有望转平稳。
当前市场需求仍显偏弱。11月新订单指数降至51%以内。8月份以来,新订单指数连续回落,最近两月回落幅度有所扩大,均在0.5个百分点以上。从企业来看,目前大型企业仍有较强接单能力,新订单指数仍高于50%。但中、小型企业接单较为困难,新订单指数在50%以下。市场需求不振,主要受投资增速回落影响。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从去年的19%以上,降至16%以内,连下三个台阶,对市场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调查来看,最近两月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明显增多。10月为48.8%,上升2.1个百分点;11月继续上升,达到49.1%,处在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反映出目前企业承受的市场压力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两月连续下降,降至50%以内,预示着出口也呈波动态势。
微观经济活力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最近生产两月生产指数连续下降,11月降至52.5%,处在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采购活动也呈收缩态势,采购量指数有所回落。大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均有所下降。大型企业PMI指数降至52%以内,中小型企业PMI指数位于50%以下。11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有一定的短期因素影响。11月上旬APEC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办,为确保会议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北方地区生产增速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企业自我调整仍在继续,同经济环境、市场形势仍处在磨合过程中,摩擦性回落也不可避免。
经济运行在“两弱”态势下,也有积极变化。一是就业形势稳定。10月份和11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
二是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由于大部分城市限购令解除,央行针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房贷政策宽松,加之11月下旬宣布降息,房地产行业调整态势受到一定抑制。11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8.3个百分点,达到58.1%。该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升幅扩大。行业新订单指数自今年以来首次回升至50%以上,达到50.6%;收费价格指数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回升。这些数据变化显示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
三是基建投资继续加快。从非制造业PMI指数来看,随着冬季来临,建筑业市场虽进入施工淡季,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活动仍然是热度未减。土木工程建筑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虽小幅回调0.4个百分点,但指数水平仍在高位,连续三个月运行在60%以上。特别是其新订单指数连续五个月实现环比上升,本月达到56.2%,创自今年3月以来的新高。自10月份以来,发改委密集批复了机场、铁路等多项基础建设项目,为基建投资增长提供了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在10月以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35个基建项目,包括28个铁路、6个机场和1个深水港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
从上述情况判断,四季经济增长预计在7.2%左右,仍处在新常态合理区间。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要防止出现“通缩”。现在市场需求偏弱,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效益下滑,已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通缩”特征。国际原油、铁矿石价格“断崖式”跌落,又增加了输入性“通缩”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市场中稳经济的积极力量正在不断增强。一是政策利好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 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时间推移,累积效应、合力作用将逐渐显现。最近,资本市场已出现明显积极变化,反映出市场信心增强。现在政府仍有较大政策应用空间和项目储备,有较强的相机选择能力,后期仍有较多政策利好。
二是微观经济活动改善面临越来越多有利条件。从困扰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来看,原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利于减轻原料成本压力。目前原油价格、铁矿石均处在5年来的最低水平。11月份,国务院推出的旨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10项措施以及银行降息,也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矛盾,降低资金成本压力。
三是市场主体对新常态经济形势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意识明显增强。据我们调查了解,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对许多企业积极谋变、创新发展。比如,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端客户,避开过剩同质低端产品激烈竞争。企业加强了供应链合作,同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同盟,锁定价格和客户,保证原料供应和配送,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实现了相互支持、互惠共赢、协同发展。企业加强了内部管理,控制库存,以“销定产,以产定购”。这些积极变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在相对紧缩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些积极因素的上升,是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的中坚力量。随着市场主体自我调整加快,同经济环境变化磨合期缩短,摩擦性回落将逐渐缩小,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将逐渐恢复平稳。一季度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及春节等因素影响,仍有小幅波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