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现代物流 > 现代物流 > 正文

京东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刘强东说全靠“啃甘蔗”

发布时间: 2016-05-17 08:29:25   作者:新京报   来源: 本站原创  


京东有今天是因为敢打敢拼、肯干“傻大黑粗”的活,一不小心将其他电商企业不愿意碰的物流配送做成了京东“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效率”的核心竞争力。——刘强东

京东 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刘强东说全靠“啃甘蔗”

 

  • 50座城市建仓,用空间换时间


“早上在京东上给千里之外的父亲买两瓶二锅头,老人家中午就喝上了。”这就是消费者口中的“京东速度”。

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人将京东自建物流视为一场豪赌。2007年京东决定自建仓储配送,给业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疯了”,因为物流配送行业的高度分散、复杂,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京东来说,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2007年,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只有不到5亿元人民币。如今,京东配送条线的员工已经发展到60000人,京东也拥有了宏伟的总部大楼,这让许多质疑者认识随之转变。

“在京东之前,网络购物从下单到收到货,等个十天半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消费者的速度预期并不强烈,更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京东配送体系的一位高管回忆当年的情景还不禁感叹,当时很多人都为京东自建物流捏了一把汗。

业内认为,京东自建物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配送速度与服务的认识,让“用户体验”一词在电商和快递行业切实可感。

2010年,自建仓储配送启动仅仅3年后,京东开始在部分城市具备当日达、211限时达能力(上午11点前下单,当天收到;晚上11点前下单,可在次日下午3点前收到),次日达、隔日达能力开始全面铺开。受其带动,速度成为电商的一个共同追求目标。

2015年底,京东仓储配送已经可以满足大约98%的京东自营商品配送,其中超过85%的订单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京东的配送服务实现的211、夜间配(晚上7点至10点配送)、极速达(2小时内送达)、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种时效需求。第三方调查机构所做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京东送货速度的满意度领先行业整体近20个百分点。

在“京东速度”的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建设和资金投入,规模在当时的快递行业属于天量投资。但这种巨额投入并非盲目的扩大地盘。与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网状式的结构不同,京东的仓储配送体系是轮轴式,自控力强。京东将全中国分为7个大区,建立7个物流中心,每个大仓有自己的服务半径。“用空间换时间,都是京东自己做,完成供应链体系搭建,成为客户体验最优的电商物流履约平台。”京东集团配送部副总裁王辉说。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京东已经在50座城市运营213个大型仓库,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仓储设施占地约400万平方米,全国拥有536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京东的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2356个区县。在这9年中,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400倍。期间京东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

4月12日,刘强东对前来视察的国家邮政总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京东正在全国中小件和大件两个物流网的基础上,建设第三张冷链生鲜物流网,发力生鲜快递。下一步将更好地促进电商和快递渠道下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同时走出国门,推进海外仓建设。


京东 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刘强东说全靠“啃甘蔗”


  • 驱动“京东速度”靠技术


在京东极速扩张的情况下,保证快而不乱是“京东速度”的骄傲之处。

2007年京东日处理订单只有3000多个,2016年日均订单近400万个,天量的增长不仅没有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用户体验反而越来越好。

其中,技术驱动在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外界还在对京东自建物流配送持怀疑态度时,京东已悄然变身“技术控”。很容易理解的一个道理:对亿元级的企业,单纯挖掘人的潜力或许能不断提高效率,但面对数千亿级的庞然大物,人的力量显然已难以掌控局面。

京东从成立之初起就一直在自主研发数据系统,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京东称之为“青龙物流配送系统”,简称“青龙系统”,这是京东高效物流配送背后的核心支撑。

据了解,青龙系统让传统的等单送货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京东可以预测订单,提前调配力量。预测订单就是根据大数据模型,判断某个地域中某类商品直至某个商品未来一段时间的销量,以便于精准备货。目标是一方面有效缩短库存周转率,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不会让用户遭受缺货的困扰。

京东的物流网络的核心要素包括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等几个方面,这个网络则由青龙系统来驱动。到目前为止,青龙系统已经实现了两次升级,从1.0升级到了3.0,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具体来说,青龙系统1.0完成了对海量信息处理,满足日常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对原有系统进行了重构,使得分拣系统与配送系统达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而在2.0阶段,京东推出了自提柜系统,用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更新,自提柜的功能也在不断的丰富,水电缴费、一卡通充值、社区O2O、冷藏/冷冻,生鲜自提、WIFI热点等诸多功能将会逐步实现。

2014年青龙系统迈向了3.0时代,这一阶段“对外开放,构建生态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方向。至此青龙的业务模式也开始从京东内部物流系统转变为社会化物流。消费者在京东购物的流程从下单开始,每个点击动作之后都是一套复杂的计算程序,系统分拣模块会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的仓库。 

在这一系列环节的高效运转首先给了“京东速度”以保障,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京东仓库的人效。以上海“亚洲一号”(一期)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的表现为例,该仓库员工仅500人,在双十一当天发货10万件。据京东统计数据,同样体量的分拣和出库,另一家服装物流公司雇佣了3000多人花了7天才完成。而2015年双十一当天,投产不到半年的广州“亚洲一号”完成单仓50万单的生产,创下了纪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固安分拣中心正在测试智能手环和智能中控系统,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大屏幕查看配送车间的动态,流程中每个差错都会显示在中控屏幕上,同时出错点上的工人能在其所佩戴的智能手环上收到错误提示。

商品出库后的传站和配送环节,也依据京东大数据的支撑,对运输和配送路线进行优化,使得配送员的配送效率得到了提高。201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配送员将总重约8万吨的货物及时送到了用户的手中。京东内部的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每一辆车、每一位配送员所处的位置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对于任何异常的发生都可以第一时间及时反应、迅速调配力量支援。

京东在仓储配送领域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研发,这一块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京东仓储的另一个标杆就是“亚洲一号”,2014年京东第一个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仓库一期投入使用,这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高智能化大型仓库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仓库,此后两年间,沈阳、武汉、广州、贵阳的亚洲一号都陆续投入使用。而现在,京东的物流配送“飞”起来了。2016年初,京东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未来无人机送货将覆盖大量乡村。

京东 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刘强东说全靠“啃甘蔗”



  • “最后一公里”的价值


京东商城页面的主色调是红色,京东配送员的工作服也是红色,这些配送小哥们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京东红”。

随着京东业务的快速增长,“京东红”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偏远的山区、海岛、沙漠都有“京东红”。

在京东,很多配送员将公司当作了自己的家,将配送做成了终身职业。京东配送从2007年正式开始运营,最早只有10名员工,来自安徽的徐文义就是其中之一。此后徐文义一直在京东做配送员,他的兄弟、连襟、儿子也都成了京东配送员。徐文义的儿子1993年出生,17岁就开始做配送员,现在23岁,已经在北京的一个配送站做了两年站长了。儿子跟着自己在京东工作,徐文义觉得心里踏实。

刘强东有和一线员工把酒言欢的习惯,2012年8月17日徐文义第一次和刘强东当面说话,也喝了酒。当天是京东五周年员工宴会,刘强东和到场的72名老员工挨个喝了酒。徐文义觉得刘强东是个正直、重视承诺的人,不会亏待一线干活的员工。像徐文义这样一家多人在京东干配送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人在京东的共同感觉就是稳定、温暖,只要用心工作,就会有回报。他透露说,京东从来没有拖欠过一线员工的工资,即便是在资金链紧绷的时刻,刘强东宁可压缩其他开支,也绝不亏待一线员工。

京东鼓励多劳多得,2007年京东配送员的基本工资是1500元,2016年京东北京配送员平时人均月工资是7000多元,销售高峰期,部分配送员收入在万元以上,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京东还为不同地区的配送员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补贴。

据介绍,在京东,配送员可以通过学习圆自己的大学梦,也可以通过努力走向管理岗位。2015年京东启动县级服务中心,许多乡村主管就来自一线配送员。华北配送固安分拣中心负责人岳广权加盟京东之前是在其他配送公司工作,谈起差别,他说,“京东追求快更追求用户体验。”

在刘强东看来,加盟制的快递模式中间环节太多,无法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更无法确保“最后一公里”的良好体验。因此京东选择自建。

京东仓储物流副总裁傅兵认为,物流快递是相对基础性的行业,要保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最后一公里”的通畅,一定要“强运营”,分散的加盟式快递模式很难做到。

“强运营”在京东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共同实现的,京东配送员在国内率先使用POS机,这个POS机带有青龙系统,有定位功能,系统能监控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马上能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副总裁、总监、片区经理、站长,每一层管理层都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绩效一目了然。


  • 京东要啃好自己的“甘蔗”


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

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2018年占据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一半的份额,这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还在持续扩大,不断有创新的企业加入竞争,谁能持续做大做强,既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验,也是对企业价值追求的考验。


2015年,京东的营业收入达到1813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商平台,也是中国收入规模第一名的互联网企业。如今,京东已经在积极参与“电商平台级竞争”。京东近几年一直在有序地向社会开放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已经有99000家第三方商户进驻京东,极大地丰富了商品的种类。

未来电商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是各家角逐的重点,京东认为这正是其长处。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一次就搬到正确的库房,第二次就到了终端消费者手里。因为搬运次数少,所以成本低,这对于供应商和电商平台的利润获取都意义非凡。

财务数据显示,京东的整体运营费用率大约在10%,单看电子产品的综合成本,京东不到8%,比同行低50%-60%。


2015年京东供应商的平均账期是44.6天,即一年能周转8次,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用高效的供应链为供应商服务,帮助更多商家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水准,是京东未来的战略布局。刘强东针对消费品行业,提出了“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像京东这样的零售商。京东在未来的开放平台竞争中要啃好后五节甘蔗。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京东所推崇的,也是刘强东提出要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路径。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实际上,京东已经开始认真地啃自己的“甘蔗”。2015年12月,京东与李宁[-0.7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李宁提供产品到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为李宁实施O2O战略提供物流供应链保障,此前京东已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贝因美[-0.55% 资金 研报]、小牛电动等企业实现了仓配一体化。

在与京东合作之前,上述某合作企业一度受到库存的困扰,京东的高效供应链解决了这家企业的库存“尴尬”。在京东物流的解决方案中,引入了“调拨”作为库存,提高需求稳定程度,将全国分成两个子网络,加倍主力商品在主力销售区域的备货量。京东利用在全国的200多个大型仓库,可以根据不同销量区域选择京东不同地区的仓库,省去转运环节,缩短了货品抵达用户手中的时间,在运输途中保证了产品安全抵达。与其他社会化物流相比,京东物流都是自营,仓配一体,不仅保证速度,也能保证安全。

随着京东中小件、大件、冷链生鲜“三张大网”的建成和完善,加上京东日益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持续不断的运营创新,京东的物流配送体系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零售供应链平台,海量的商品将会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流动。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