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PMI指数 > PMI分析 > 正文

机构评述:对2013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评述

发布时间: 2013-02-04 10:24:4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1月份与12月份制造业PMI数据环比情况
PMI 50.4 50.6 下降
生产指数 51.3 52 下降
新订单指数 51.6 51.2 上升
新出口订单指数 48.5 50 下降
积压订单指数 44.4 45.9 下降
产成品库存指数 47.4 49.4 下降
采购量指数 53.2 52.1 上升
进口指数 49.1 49 上升
购进价格指数 57.2 53.3 上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 50.1 47.3 上升
从业人员指数 47.8 49 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50.0 48.8 上升
 
 
 
 
中金公司认为,2013年中国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维持出口增速企稳并小幅回升的判断,内需则将继续改善.但目前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仍然疲弱,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未体现明显的增长回升,显示增长动能的提升尚不稳固."基于今年公开市场到期量大幅下降的事实以及外汇占款难以大幅回升的判断,我们认为上半年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称。
 
国泰君安证券 宏观无忧期
*
需求改善超越供给。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7%51.3%,新订单指数上升0.4%51.6%,需求端改善,需求端超越供给端。需求端的改善使得本轮经济更有需求端基本面的支撑。
*库存回补强烈提升。原材料库存上升2.8%50.1%产成品库存下降应证需求端改善。产成品库存下降2%47.4%,反映了需求改善的程度超越了生产端。
*
购进价格有利回升。购进价格指数为57.2%,1212月上升3.9%,127月该指数触底以来,虽然在1211月出现回落,但回升趋势不改。
宏观无忧期。需求改善,购进价格回升,原材料库存回补,产能利用率回升,上游价格回升积极而下游价格回升温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制约制造业投资,去产能约束下的经济复苏平稳展开,宏观无忧期已至。
 
国联证券:在基建和房地产回暖带动下的企稳态势仍然延续
    内需改善,外需偏弱:从分项指标看,新订单为51.6%,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生产量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至51.3%,仍处扩张区间;与此同时,产成品库存下降2个百分点至47.4%,说明企业生产量增加并未造成库存的上升,显示下游需求改善较为明显;购进价格大幅上涨3.9%57.2%,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需求回暖的力度较大;此外,从采购量和原材料库存上升说明企业备货积极性增强。在连续15个月的去库存之后,目前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已降至7.2%,企业补库存有望在持续带动需求回暖。但在整体需求平稳的状况下,出口从上月50%下降到48.5%,说明需求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的回暖,但外需仍显疲软。
    小企业和就业略显疲软: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是本轮复苏的主要力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型企业连续10个月低于荣枯线,1月份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46.2%,而小企业的低迷也拖累就业指数的表现,本月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8%。中小企业的低迷主要缘于多数制造业的景气度并未有显著改善,经济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其中,外需低迷或是制造业未能扭转的重要原因。
 
 
平安观点: 略降印证经济复苏势头较弱
        1月份PMI 较上月降0.2个百分点,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即制造业景气并未显示出显著上升的势头,实体经济内生动力较弱。尽管仍然在50%以上,但中小型企业的PMI 分别为49.7%46.2%,不仅较上月下降,而且依然处于收缩区间。

    生产与内需略升、外需略降

    生产指数为51.3%,较上月降低0.7个百分点,但环比仍然为正。新订单指数为51.6%,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为48.5%,回到收缩区间,显示外需较弱。从行业来看,生产上升的行业主要集中与终端
消费相关的轻工业,包括烟酒食品等,而化工、建材、机械重工业的生产则环比下降。与生产相对应,订单的行业结构也是如此,即轻工业上升、重工业下降。生产与需求的行业结构特征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
    原材料库存20个月来首次环比上升,显示制造业主动补库存开始

    20115月份以来,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一直下降,这种状态持续了20个月,背后是制造业缓慢而漫长的去库存。1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50.1%,环比首次为正,显示企业开始主动补充库存。

    从产成品库存指数来看,1月份为47.4%,环比继续下降,说明终端需求的环比增速超过生产,这有利于企业加大采购、增加原材料库存。另外,从采购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新订单指数来看,都能印证企业开始补库存,唯一不确定的是生产指数连续两月有所下降,这说明目前企业对未来需求回升的预期尽管相对乐观、但并不强烈。

    补库存带动购进价格上涨

    购进价格指数57.2%,较上月显著上升3.9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补充库存,导致原材料库存增加、采购量增加,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短期发生变化。从生产资料的结构来看,上升最为显著的是矿产品(主要是铁矿石),环比上升5.3%。我们预计购进价格指数的反弹将导致PPI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PPI 同比估计为-1.8%左右。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请与作者联系。
 

网站首页 | PMI指数 | 物流信息 | 物流科技 | 生产资料 | 钢铁信息 | 能源信息 | 汽车信息 | 中心介绍 | 要闻 | 图片 | 综合物流 | 现代物流 | 视频中心 | 后台登录

Copyright©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133322-6405 信箱:tjp@clic.org.cn QQ群 534151542 京ICP备17049036号